热到昏厥我拒绝
记忆中的夏天
是蒸腾的水汽
配着不知寂寞的蝉鸣
以及总有一些
穿着正装和长袖衬衫参加自招的
昏厥考生和无辜群众
而大家记忆中的应对方案
不过是
穿点啥、抹点啥、掐人中、灌藿香正气……
似乎有些
略显单薄了
今天我们通过学术论文,有幸跨越时空进行对话,请到山东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兴臣教授,为我们谈一谈中暑的认识与防治方法。
演播室
王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演播室~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各地已开始出现劳动者高温作业中暑的案例。西医认为中暑是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请问咱们中医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呢?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容易耗气伤津。暑热之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津液受损,引发中暑症状,轻则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出冷汗、面色苍白等,重者可发生抽搐或突然晕倒,甚至引发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唉,每年都有中暑丧命的报道传出,我们缺乏专业医疗器械的普通老百姓,怎样才能做好防暑工作呢?
一旦发生中暑,除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外,还可采用以下中医方法缓解:
化用针灸知识
对于轻症中暑者,可用药油按摩太阳穴;胸口不适者,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正中,腕上横纹2寸),还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温开水、糖开水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蕾香正气水(胶囊)解暑。
对于重症中暑晕厥者,可用指甲刺激人中(鼻唇中间上1/3处)、百会(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委中(胭横纹中点)、十宣(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等穴。指掐或针刺这些穴位时力度要大,采用强刺激,每穴各按1分钟左右,可促患者苏醒。
辨证论治
暑入阳明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头晕、汗多口渴,苔黄燥,脉洪数,治宜清暑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方药:生石膏、芦根、西瓜翠衣各30克,知母、甘草、粳米各10克,水煎服。
暑伤津气症见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治宜清暑泄热、生津益气,方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方药:西瓜翠衣30克,西洋参、石解、麦冬、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各10克,黄连6克,水煎服。
津气欲脱突然发热骤降、大汗不止、心烦口渴、精神倦怠,脉虚无力,治宜益气生津固脱,方用生脉散加减。方药:人参、五味子、石解、粳米各10克,西瓜翠衣、麦冬各30克,水煎服。
暑热动风症见发热、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神昏不醒,脉弦数,治宜清暑泄热、平肝熄风,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方药:羚羊角粉1.5克(冲服),钩藤、桑叶、菊花、生白芍、生甘草各10克,川贝6克,鲜生地30克,水煎服。
“凉开三宝”
“凉开三宝”,即紫雪丹(散)、至宝丹和安宫牛黄丸,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功,均可治疗热闭心包之症。其中,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紫雪丹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力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
对中暑者,如见高热神昏、呼吸短促、面赤肢冷、牙关紧闭,以及小儿高热、惊风抽搐等证,宜用安宫牛黄丸;如见高热神昏、抽搐不止、烦躁不安等证,宜用至宝丹;如见高热不退、寒战、痰童便闭、肢体麻痹等证,宜选紫雪丹。
服用“凉开三宝”时,可嚼碎后吞服,也可用温开水化服,成人每次1丸,3岁以内者每次1/4丸,3岁以上每次1/2丸;对于重症昏迷者,可鼻饲,或以化开的药水滴舌,每小时1次。
夏季清凉饮料
盐茶饮绿茶10克,食盐2克,泡茶饮用。能生津解渴、清热除烦。
双花白菊饮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用沸水冲泡,加白糖3-5克,作饮料服,可清热解毒。
玉米须茶取玉米须20克,沸水冲泡饮用,有通便利尿的作用。
五味枸杞饮取五味子(纱布包好)、枸杞子各50克,入砂锅中加水毫升,小火煎30分钟,去渣后加白糖20克分次饮用,有健脾胃、补肝肾、生津止渴的作用。
感谢王教授做客今天的“百毒不侵”栏目,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再见。
参考文献:
[1]王兴臣.缓解中暑中医方法多[R].大众卫生报,,7,24().
出品|重案七组
编辑
郭恒铭朱金烨
技术
王悦
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焦虑症是中国这一代人的时代病千万别轻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