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都是体位性低血压惹的祸

前几天遇到一个病人65岁了,和我说早晨起床上厕所起身时眼前突然发黑,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到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

其实,这种表现最常见的原因在医学上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在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生率可达20%~50%,在我国年龄≥80岁高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7.2%,合并高血压者比例更高,可以说是常见病。

——1.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突然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

通常认为,站立后3分钟内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大于等于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但也有一些老年人直立时间超过大于等于3分钟才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

——2.发病机制——

体位性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主要有:

一、老年人普遍存在血管硬化,压力感觉器敏感度下降。体位由平卧转直立时,上半身血流减少,因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导致血管未能相应收缩以保证血压及脑部血供。

二、老年人对口渴反应能力下降;肾功能减退,液体受限时不能有效的保持钠盐和水分,导致血容量不足。

三、药物相关:如降压药、利尿剂、安眠药、硝酯类药物等。

四、一些伴随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

虽说常见的原因只是头晕、目眩等症状,而且很快能缓解;但是部分患者会发生晕厥、跌倒,造成意外伤害;此外,研究显示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心绞痛、心梗、卒中和死亡风险明显增加,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现在夏天到了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

人们出汗较多,血压波动也较大,

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患者。

——3.生活中注意——

1、本是高血压又合并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不能单纯追求血压的下降,维持血压稳定更为重要,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2、糖尿病患者除维持血糖达标外,在出现头晕目眩等情况下,应及时监测血糖,排除可能的低血糖。

3、早晨起床时不要过猛,可先在床上呆几分钟,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缓慢改变体位。

4、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饱或饥饿,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充分的睡眠。清晨,摄入足量的水可有效缓解夜间因压力性利尿导致的容量不足。

5、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洗澡时避免水过热或者时间过长。

6、一旦发生头晕或者眼花时,应尽快蹲、坐或躺下,有助于维持血压及大脑的血供。

一旦家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晕倒,应及时拨打,并立刻将病人抬放到空气流通处,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病人一般很快苏醒;等待专业医务人员到场后进行进一步救治。

------------

为您的健康答疑解惑,您可以留言提问,我们的专家也会在后续节目中给出解答。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fhl/1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