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升旗时又晕倒了,问题竟然在我们身上
每次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都不断的有学生被扶到后面休息,甚至有些当场就在队列中晕倒了。
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学生身体素质太差,并且判断,一定是早晨没吃饭。可熊老师发现,也有些身体素质不差的,而且早晨也吃的饱饱哒。况且在队列练习进行,甚至跑步期间,体力消耗更大,却少有人晕倒。
看来简单的归因于身体素质差、早晨没吃饭,这个理由是很不充分的。而且在香港回归期间,解放军仪仗队也有晕倒的,英国皇家卫队也有晕倒的情况发生,也不会是早晨没吃饭或身体素质差的原因吧?
咱们先学习一下解放军是怎么做的
熊老师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有下面几条摘录,凭个人理解如下:
第十九条稍息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携枪(筒)时,携带的方法不变,其余动作同徒手。稍息过久,可以自行换脚。
熊老师提醒:注意最后一句“稍息过久,可以自行换脚。”这一点我们告诉学生了没有?咱们说的更多的可能是:“立正,不要动!”
下面内容也是摘自阅兵部分:阅兵首长检阅完毕后上阅兵台,阅兵指挥跑步到队列中央前,下达“稍息”口令,队列人员稍息。当上级首长检阅时,团政治委员陪同首长上阅兵台,然后
跑步到自己的列队位置。熊老师提醒:“稍息”是个很重要的口令,部队何时必须稍息都有规定,我们学校平常重视了“稍息”了没有?
下面内容摘自条例阅兵部分:分列式结束后,阅兵指挥调整好队形,请阅兵首长讲话。讲话完毕,阅兵指挥下达“立正”口令,向阅兵首长报告阅兵结束。当上级首长检阅时,由团政治
委员陪同阅兵首长离场。熊老师提醒:首长讲话完毕,阅兵指挥下达“立正”口令,说明首长讲话时,队列处于“稍息”或其他状态,很少是立正姿势。
咱们再从生理角度看一看
有个医学名词叫:直立不耐受,是指因直立体位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平卧后可缓解。通常表现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为短暂脑血供不足而引起的短时意识丧失,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身体直立状态而引起跌倒或摔落,在脑部恢复正常血供后(通常是几分钟),意识及肌张力可完全恢复正常,除外有可能因跌倒引起的外伤,急性通常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医学的解释是:“直立不耐受”多发于14岁以下的学生,青春期身体发育快,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近年来中小学生普遍体育活动减少,出门常以车代步,身体素质下降,导致下肢血管舒缩不良,也造成了此病多发。熊老师理解:看来内因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们身体发育过程中,尚有些身体机能发育不够完善,对环境变化或身体状态的调整机制不够成熟。我们在采取队列组织
形式时不可对发生的晕倒现象过于惊恐,也不能不考虑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发育状况,不可过长时间保持一个紧张状态。
再看我们的队列组织形式
熊老师观察,好多学校为了保持升旗仪式和领导讲话时的庄重和队伍的整齐,往往学生保持长时间的立正状态,而立正状态是最不容易保持身体平衡,却又是令腿部最肌肉最感吃力的动作,血液过多集中鱼下肢,自然会导致脑部缺血,进而产生晕眩,甚至晕倒。所以,这也与我们不合理的队列组织形式有关。
为了能够保证本文内容的可信性,熊老师又咨询了解放军军官、特警领导、警局警官,他们给的回答是:首长训话期间,大部分时间队列都是保持“稍息”状态的。
所以,熊老师建议,我们不能管学生早饭、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能跨越式让学生身体发育的情况下,咱们在进行队列操练的时候,不要光重视队伍
的整齐和庄严性,像解放军叔叔那样,也格外重视“稍息”口令的使用好吗?毕竟,如果始终保持立正状态,学生纷纷晕倒,队伍的庄严性和整齐状态更是荡然无存,孩子们的身体也受损伤。
爱学生,讲科学,学校管理要格外重“理”。学军,不仅要学其严格管理,更要学习军队的明“格”知“理”,严有底线不出格;管有方法合情理。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白颠疯图- 上一篇文章: 孕妇排队突然晕倒她晕倒的原因竟然是
- 下一篇文章: 劳动法女工晕倒后48小时死亡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