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的几大谣言,妈妈警惕
NO.1发烧是一种病,对身体有害?
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导致发热的原因,而非发热本身。所以,一旦孩子出现发烧,首先要尽快明确病因。
NO.2“捂汗”能退热?孩子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
NO.3不能洗澡,只能冷水擦身?认为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或发烧需要散热,用冷水擦身可以帮助降温的这两种观念都不对。如果孩子发烧温度在38.5℃以下,精神还好,洗温水澡不但可助清洁皮肤、避免汗腺阻塞,也有助孩子身体散热。如果孩子高烧38.5℃以上,甚至伴有寒颤、肢体发凉等,则不宜洗澡。
NO.4酒精擦浴效果更好?采取酒精擦浴方法不可取。因为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皮肤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烧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容易吸收。
NO.5发烧会烧坏脑子?有的孩子在高烧过后会出现智力损伤、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了,而是因为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这类疾病本身就可以造成脑的损害,留下后遗症。
发热本身因高温“烧”坏脑的可能性非常小,头皮周围的血管非常丰富,物理降温时能帮助降温。只有超过41℃以上的超高热才有可能,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发热之所以跟“变傻”扯上关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热性惊厥引起的。也就是当孩子出现高热时,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继而导致抽搐,并因此导致脑部血液供应的不足,如果抽搐时间超过3-5分钟,或者多次发作,就有可能因为脑部缺氧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有的孩子在高烧过后会出现智力损伤、肢体瘫痪等后遗症,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了,而是因为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导致的。比如脑膜炎,这类疾病本身就可以造成脑的损害,留下后遗症。
因此,并不是发烧将脑子烧坏,而是引起发烧的疾病对脑造成了损伤。
NO.6一发烧就马上喂退烧药?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建议还是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考虑吃退烧药。
NO.7服用退烧药后温度马上能降下来?如果给孩子吃药后效果不明显,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这其实也是误区。若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下降,也不要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
NO.8高烧一定要看医生后再处理?吃退烧药一般不影响医生对孩子疾病的判断。对于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因此,在未见到医生之前也一定要积极给孩子降温。
NO.9输液能更快退热?
儿童发热原则上不给予吊针。目前儿童口服的退烧药布诺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钟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点滴慢,更重要的是这些口服退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而一些退烧针剂,可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如果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迅速下降,易引起虚脱。
输液的危害:
1.输液时稍有不慎,那些随液体进入到静脉的气泡,会给人的生命安全留下致命的祸根。
2.经常输液会使人体内产生很强的抗药性,一旦出现吃药打针不能控制的大病,输液也很难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
3.不论大病小病,习惯于依靠输液的方法治疗,会严重消弱孩子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甚至会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因为丧失了必要的杀灭病毒的锻炼机会,而失去抵抗病毒的能力,造成免疫系统的能力低下,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重大的隐患。
4.通过输液直接进入静脉的药物,虽然能很快的抑制病毒,但其毒副作用也会通过静脉直接影响到血液,内脏乃至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护身福小宝贝小儿感冒退热磁灸保健贴:
纯中药加上特殊工艺提成
不含任何添加剂,纯中药制剂
是目前行业之中儿童使用取代抗生素和点滴的最佳替代品
感谢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宝宝发烧的10个谣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