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11类致跌倒药物和警示标识

作者:张勇,副主任药师,四川省医院

导读:造成跌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疾病、药物、意外和情绪等。跌倒往往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脱臼、骨折甚至死亡。临床资料显示,因药物引起的跌倒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

一、致跌倒药物

药物类别

代表药物

致跌倒的原因

1.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常见)

长效

地西泮(安定)、氟西泮、硝西泮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嗜睡、头昏,乏力、共济失调(人体平衡失去控制,表现为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等不良反应。

长效、高剂量药物比短效、低剂量药物更易增加跌倒风险。

中效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

短效

三唑仑、咪达唑仑

2.抗高血压药

特拉唑嗪、氯沙坦

降压时引起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产生嗜睡、头晕、晕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降血糖药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瑞格列奈、胰岛素制剂

引起低血糖,不同程度影响患者意识、精神、视觉、身体平衡等。

4.抗心绞痛药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因扩张血管,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眩晕等,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

5.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氟哌啶醇

因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使胆碱能神经的功能占优势,导致锥体外系反应,患者身体平衡失去控制。

6.抗抑郁症药

丙咪嗪、阿米替林、阿莫沙平

阻断α1受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头晕,阻断H1受体引起镇静、嗜睡,阻断M受体引起视力模糊等,这些不良反应导致患者跌倒。

7.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抑制病灶神经元的异常高频放电和异常放电的扩散,易发生昏睡、眩晕以及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影响平衡功能和步态。

8.利尿药

氢氯噻嗪、呋塞米(速尿)

因机体短时间内丢失大量电解质和水,引起血容量降低,出现眩晕、头昏、站立行走不稳而跌倒。

9.镇痛药

吗啡、哌替啶(度冷丁)

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觉区及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引起眩晕、恶心、呕吐,还可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血压下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昏沉、步态不稳。

1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

影响第八对脑神经,干扰前庭功能,引起头晕、头痛以及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

11.抗组胺药

异丙嗪、酮替酚、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包括含此成分的感冒类药)

阻滞H1受体,导致患者嗜睡、镇静、乏力,增加跌倒风险。

二、致跌倒药品警示标识设计

见图1、图2,黄底黑字,可任选其一。警示标识粘贴于药盒醒目处,提醒患者注意。

三、用药监护1.药师

首先,药师审核处方时,要仔细检查,发现易导致跌倒的药物,特别是对65岁以上老年人处方应给予重点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fhl/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