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这些动作禁做,心脑血管受不了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温度下降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再加上冬季干燥,人体水分减少,导致血液粘稠,更容易导致病症发生!

1.起夜

许多老人都有起夜的习惯,有时还可能起夜多次。这时,如果起床太猛,会引起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还可能因夜间黑暗看不清,导致摔倒或撞到硬物而受伤。

夜间起床动作一定要缓慢,起来后先开灯,在床边坐一会儿,然后再下地活动,走路时可扶着床沿和墙壁。

排尿时如感觉到头晕、眼花、心慌、腿软等,应立即抓住身边物体防止摔倒,然后缓缓蹲下并呼叫求助。

2.醒来就起床

如果一睡醒匆匆起床,身体从长时间的休息状态,突然改变体位进入到活动状态,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迅速激活。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易发生体位高血压。

再者,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冬季睡眠醒来时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避免心绞痛、中风等发作。

3.起床马上开窗

许多老人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寒冷可引导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建议可以在起床前就将空调温度开到26℃左右,等房间暖和后,再起床。或者是先裹着被子或披着衣服在床上坐一会儿,待适应了室内温度后再起床。起床后,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4、冷水洗脸

当皮肤接触到冷水时,血管会突然收缩,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尤其是早晨刚起床后,一定要使用温水。

老人起床后,可以用热水洗个脸,把双手也放在热水里泡一下。这样做还可以进一步加快血液的循环。

洗或晾晒衣物时都要避免直接接触冰凉的衣物,记得带上橡胶手套。

5.用力大便

因为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

特别是对于脑卒中后和有心脏病的病人,因便秘屏气用力排便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突然发作,像坐在马桶上心脑疾病突然发作致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跟排便“较劲”,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在上厕所之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应该带上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清早起床后,一杯温热的开水或牛奶,都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6.突然扭头

心脑血管病患者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猛然回头扭动颈部,会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中风。

7.狼途虎咽

人在吃饭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张压(低压)降低,大约持续30~分钟。

吃饭对心脏影响的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有关,食量越大影响越显著。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则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等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对于吃饭过快导致的心慌等症状,可以停止进食,坐下休息,观察症状变化,通常过一会儿能逐渐好转。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诊治。

8.仰头晾衣

洗好衣服后,人们会习惯性的踮起脚尖仰头晾衣服,这个姿势对心脏病患者来说也很危险,因为这样可以使能量消耗增加4.5千卡/分,加重心脏负担。此外,老年人以及患有主动脉瓣严重关闭不全的病人会引起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晕厥。门诊上经常有患者在晾衣服时感到头晕而摔倒,有的老人摔倒后甚至会言语不清,嘴角歪斜。

建议患者最好请家人帮忙晾衣服,或是使用立式晾衣架、在家中安装可升降的晾衣杆等以便患者安全操作。。

家有老人,就要多留心!

水本方蜜环菌专业解决心脑血管疾病,脑供脑血栓等问题血不足、动脉硬化、脑血栓等问题!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fhl/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