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晕厥的胸闷患者
温州医科大学附二院张新民
病例摘要
主诉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1周”入院。
现病史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咳白黄色黏痰,伴喘息、呼吸困难,有发热,最高体温37.8℃。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6年,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有反复胸闷病史10余年,6年前曾在外院查冠脉造影(具体不详),近5年曾胸闷伴晕厥3次;近期不规则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救心丸等药物治疗。
个人史
吸烟30余年,慢支病史10余年。
查体T:37.2℃,P:次/分,R:21次/分,BP:/mmHg,精神软,两肺呼吸音低,右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次/分,律齐,未及闻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胸部CT:慢性支气管炎伴两肺感染;两肺肺气肿(小叶中央型)。主动脉钙化。
CRP88.0mg/L;
血常规WBC12.7×10^9/L,中性粒比值:0.;
肌钙蛋白-I0.ng/ml。
脑钠肽(NT-PROBNP)pg/ml。
入院3天患者诉胸闷胸痛,伴呼吸费力,有恶心及便意感,如厕时黑蒙晕厥1次、数秒钟后清醒。
再次查体血压80/42mmHg,心率42次/分,四肢冰冷,两肺闻及干湿啰音。辅查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抢救过程患者胸闷胸痛,伴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四肢冰冷。
予多巴胺及阿拉明针微泵升压及补液治疗,血压波动于72-95/45-70mmHg,心率波动于40-60次/分,两肺满布湿罗音。
监护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之间转换。
初步诊断急性下壁心梗,心源性休克,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诊冠脉造影(予置入临时起搏器、IABP)
左冠
右冠
冠脉造影诊断冠脉三支弥漫性严重病变;ECG提示下壁心梗及三度AVB。
行右冠PCI术
右冠注入硝酸甘油针20ug
复查左冠行造影,诊断全冠脉痉挛
术后
在IABP及升压药支持下,硝酸甘油针微泵、地尔硫卓片45mgq6h、氨氯地平片5mgqd、硝酸异山梨酯片15mgq6h、无创呼吸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片等治疗下病情逐渐好转,未再发明显胸闷,1周后出院。规律服药,随访1月余无明显胸闷发作。
讨论:
?冠脉痉挛病人常被忽视,甚至有些病人因诊治延误而猝死。对心绞痛病人,除冠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的造影结果,应考虑可能同时存在冠脉痉挛。
?有多中心研究显示:日本心绞痛病人约有40%属于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43%的冠脉痉挛发生在器质性狭窄的基础上。另有研究显示,冠脉心肌桥患者双支冠脉痉挛的发生率达60.5%。
?在IABP及临时起搏器支持下,及时使用扩血管及解痉药物解除CAS状态,单独使用收缩血管的升压药效果不佳;
?单独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常也难以纠正CAS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只有解除CAS持续状态后心律失常才能得到纠治。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教学价值的病例,一位67岁的患者在COPD急性发作过程中,发生剧烈胸痛、大汗淋漓、低血压休克状态,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及III度AVB,镜像导联相应发生ST段压低及T波导致,从临床上符合STEMI的诊断。
但对于冠脉造影前的临床资料分析,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典型胸痛伴下壁导联ST段抬高,符合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同时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超过Ⅱ导联,考虑靶病变位于右冠;
同时合并的Ⅲ度AVB导致的心动过缓,可部分解释低血压状况,是否患者同时合并有右室心肌梗死,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很少会出现心源性休克的表现,且双肺无湿罗音是其重要特征,除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该患者未被提供相关病史,因此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患者出现心电图所谓的“镜像”改变,目前普遍认为这是多支病变的一种表现,故而推断该患者存在除右冠以外的其他冠脉病变,这可能是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的一个重要原因。该患者及时开展了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右冠、前降支、回旋支弥漫性变细,且提示多发“病变”,患者无明确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前降支纤长绕过心尖,供血范围极广,该患者进行硝酸甘油-ug经冠脉注射是恰当合理的,后续造影证实该患者不存在冠脉明显的狭窄病变,而是由全冠脉痉挛所引起的心肌广泛缺血,临床上,冠脉痉挛好发于右冠,亦可表现为左冠或全冠脉痉挛;
据年WHO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冠脉痉挛所导致的心肌梗死为II型心肌梗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或溃疡引发的血栓性病变,所导致的Ⅱ型心肌梗死;诱发痉挛因素的去除和控制,如控烟、内皮功能不良的改善、控制过敏因素、长期应用强效血管扩张剂等,对于该患者至关重要。
张书宁,内科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行为临床学组副组长,美国心脏协会专业会员,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药物治疗工作组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学术秘书,教育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国际期刊BasicClinicalPharmacologyToxicology、PlosONE、JournalofResearchinMedicalSciences审稿人。擅长冠心病介入及药物治疗。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9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或科技奖励5项;参加编写实用内科学(第15版)等学术著作3部;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科研课题7项;多次于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报告研究成果。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过劳心脏不舒服心梗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下一篇文章: 无偿丨悠悠献血情,浓浓博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