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人突然晕倒断片儿了,咋回事

前段时间我周围发生了两次晕厥事件,其一为某个邻居阿姨,其二为某个初中同学的母亲。她们都问了我关于晕厥的问题,于是产生了这篇小文章。

其实回想起来,很多身边的亲戚朋友在这一生中都发生过晕倒、“不省人事”、“断片儿”,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学界对其中一些原因的认识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我们知道的知识,可以给患者提供一些非常切实的帮助。

几个概念的辨析短暂意识丧失:指各种机制导致的、以自限性意识丧失为特征的所有临床病症。3个关键词:各种机制,也就是任何原因;自限性,也就是自己可以好起来;意识丧失,也就是“不省人事、断片儿”。

晕厥:首先属于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但原因为脑组织缺血导致的。因此它也有3个关键词:脑组织缺血,最重要就是低血压造成的;自限性和意识丧失,与前述相同。

另外还有一种非脑缺血导致的昏迷,如低血糖、低氧血症、代谢性疾病及中毒等。这些疾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晕厥晕厥作为一种独立的症状,很受医生重视。其发病率挺高的,占急诊患者的1-1.5%,住院患者的1-6%。与晕厥很像的一个重要毛病是癫痫,在继续了解晕厥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晕厥与癫痫有哪些不同吧。晕厥与癫痫的鉴别晕厥病因的分类

OK,经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把晕厥搞清楚了。然后就是晕厥病因的分类。

知道病因的分类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晕厥是否严重、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如果是心脏原因导致的,那么需要很积极的治疗,必要时甚至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植入性除颤仪等。晕厥的分类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3、心源性晕厥1、反射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导致晕厥的最主要原因,尤其多见于年轻人。其常见原因如下:可以这样理解:反射性晕厥很像我们的电脑或手机“死机了”,死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运行了太多东西或你操作太快等等。我们对电脑和手机死机很熟悉,也不会觉得是出了大问题,重启一下就好了嘛。反射性晕厥也正如死机一样:预后良好,问题不大,不需要做繁琐的检查,也基本无需治疗。那么怎样判断是否为“反射性晕厥”呢?请看下图得分越高,越有可能是反射性晕厥(迷走性晕厥是反射性晕厥的一种,概念好复杂,唉,我也没办法)2、体位性低血压

主要指患者由坐着、躺着变成站着的时候,血压突然下降,进而导致晕厥。年轻人在久蹲之后突然站立,也会出现几秒钟的“黑蒙”,但很快就会适应过来。而老年人活动减少、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很多身体系统出现了萎缩,可能就适应不过来,于是晕倒了。

该诊断需要进行“卧立位试验”,即先让患者躺着量血压,再让患者站起来量血压。对比前后血压的下降情况。

强调一下,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晕厥与反射性晕厥在症状上很相似,仅凭发作时患者的情况是比较难以鉴别出来的。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可以尝试进行一些药物治疗,但效果一般不是很好。平时在生活上可以注意健康的起居方式、避免出现大幅度的体位改变;也可以穿弹力袜、压力腹带,有助于升高血压。3、心源性晕厥

虽然放在最后,但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晕厥,可能随时会要了患者的命,原因包括心跳太快、心跳太慢、心跳不规律、心梗、流出道堵塞等等。

对于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晕厥,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心源性晕厥,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必要时好好治疗。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而且较专业,这里就不多说了。总结

1、晕厥挺多见的。

2、如果是年轻人、或部分中老年人的反射性晕厥,则不必过于担心。有些人会反复发作,此时自己应注意寻找导致发作的一些可能情况,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这些情况。另外,如果感到自己快晕厥了,可以立即在安全地方卧倒,能一定程度防止晕厥,同时避免摔伤。也可以采用一种物理方法预防晕厥:双手、双腿交叉缠绕,同时紧绷,这样可以把肌肉里的血赶走、挤一部分到脑袋里,也能一定程度的预防晕厥。

3、如果是老年人的体位性晕厥,则在生活上要多多注意,做任何事情动作都应该轻缓,躺着、坐着很长时间以后,要缓慢站起来,避免动作幅度太大。另外,很多老年人因为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也有必要请医生排查一些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以防再次出现晕厥、跌伤等。

4、如果确诊是心源性晕厥,那么一定、一定、一定要重视了,否则下次再发可能小命就没了。所以,中老年、可能有心脏病的医院就医,排查一下是否为心源性晕厥。问题:为啥没有脑源性晕厥呢?晕倒之后,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是不是脑子出问题啦?!那既然有“心源性晕厥”,为何没有“脑源性晕厥”呢?这其实是一个概念辨析的问题。晕厥的定义首先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自己能好起来。如果是脑出血、脑梗死导致的晕倒、昏迷,那肯定是不会自己好起来的,因此也就不能称之为“晕厥”,而要称之为“昏迷”了。晕厥还有一个特点是“发生迅速”,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也会导致患者昏迷,但是一般不会很迅速,其临床表现也更加多样,不在本文章的讨论范围内。参考文献1、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更新版),中华内科杂志,。2、心血管急症救治-晕厥诊断与鉴别诊断新概念,中国循环杂志,。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by/1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