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奎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我国历来称60岁为“花甲”,现阶段以60岁为划分中老年的通用标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人群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老年人糖尿病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四句话:临床表现较特殊,控制目标要放宽,降压降脂更重要,选药必须更安全。

临床表现较特殊

      

  老年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常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注意检查尿糖和血糖等,常常造成漏诊和误诊。糖尿病症状较轻也导致部分患者不注意控制饮食及检测血糖,直到出现高渗医院诊治。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其死亡率超过50%!还有的患者直到出现脑血管意外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情况时才发现血糖异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以大血管并发症为主,特别是心脏、脑、下肢动脉等的并发症往往较重。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很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及糖尿病足等情况在也较常见,是造成截肢的重要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死亡率高。因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肝肾功能减退,当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时,发现或抢救一旦不及时,极易危及生命。发生低血糖昏迷时,也易诱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血糖控制要放宽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反应不敏感。而低血糖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中风),对老年患者危害很大。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要适当放宽标准,并因人而异,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一般来说,血糖控制达到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1.1mmol/L即可。

  严格来讲,血糖控制目标主要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不同控制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预期寿命大于10年,低血糖风险小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和普通患者一样,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

  ?预期寿命大于10年,并发症轻,有一定低血糖风险或使用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5%。

  ?预期寿命大于5年,有明显的并发症,或有低血糖风险、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8.0%~8.5%。

  ?预期寿命小于5年(如有癌症、长期肾透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放宽到8.5%~9.0%。但需避免严重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和难治性感染。

    

降压降脂更重要

      

  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大血管并发症,所以要特别注意对血压、血脂的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控制的重要性排在血糖管理的前面。

  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对血压、血脂控制有帮助。应该适当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运动锻炼以步行、太极拳、保健操等轻度活动为宜,不宜作剧烈运动。另外,戒烟也很重要。

  降压药的使用与非老年患者基本没有差别。首选降压药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XX普利)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XX沙坦)。糖尿病伴高血压者常常用2种或3种药物联合治疗,这样既可增强降压作用,又可减少每种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要求24小时稳定降压,因此尽可能选用每日一片的长效制剂,既减少血压波动,又便于长期坚持治疗。用药更宜从小剂量开始,以达到安全降压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XX洛尔)后会掩盖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失去饥饿感、心慌、出汗等),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慎用。老年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差,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服用降压药后应注意卧位、坐位和站立位血压的变化,缓慢变换体位,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出现晕厥现象。高血压一旦确诊,常常需要终生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和普通患者一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首要目标。首选药物为他汀类(XX他汀)。

    

选药必须更安全

      

  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首选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葡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但伴有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肾病后期患者(血肌酐增高,肾功能受损),不宜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伤肾,但需要从肾脏排出,肾功能受损,会影响药物排出。

  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或较瘦的患者可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格列XX)胰岛素促分泌剂需在餐前30分钟服用。优降糖(格列本脲)的降糖作用很强,老年人应慎重,以免发生低血糖。非磺脲类促分泌剂(XX格列奈)可在餐时服用,相对不易发生低血糖。新型的降糖药如DPP-4抑制剂(XX格列汀)降糖作用平和,副作用少,低血糖发生率低,适合老年人使用。以上药物的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需个体化。

  老年患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适宜使用胰岛素:两种以上较大剂量的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血糖;明显消瘦;有急性并发症,如高渗昏迷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应激状态,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病急性期等。

    相关阅读

★糖尿病十个常见误区(杨金奎教授)

★杨金奎:有痛风的人该如何注意饮食

★杨金奎:生出“巨大儿”,谁易得糖尿病?

(来源:杨金奎教授北京市糖防办主任)









































白癜风遗传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by/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