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晕倒17岁六安男生体育课上猝死

都说运动给人以健康,

然而运动也有可能夺取你的性命!

3月24日15时30分左右,该校初三学生赵某(男、17岁,金安区东桥镇人)上体育课期间突然晕倒,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7时30分左右死亡。

据了解,赵某父亲在外务工,母亲在家陪读,事发前并无征兆。赵某平时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班主任张老师说,小赵是上体育课前跑步热身时突然晕倒的。事发后,辖区政府和公安、教育等部门于当晚组织善后处置工作。

虽然目前事件尚未调查完毕,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

运动猝死,

其实离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很近……

年在中国各地的马拉松比赛有5个猝死的案例。

年2月21日下午,沈阳一位40岁的男性在一家羽毛球馆打球时突然晕倒,球友们一边组织抢救,一边发朋友圈求助,可当急救车赶到时,患者还是抢救无效,最终离世。

年2月23日,江苏泰兴洋思中学一名13岁女学生上体育课猝死……

本来利于身体健康的运动何以夺命?

动不动就猝死,

还能不能愉快的运动了?

1长期超负荷运动,易造成猝死!

“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人们的身体素质更加强壮,但是长期超负荷的大运动量,也会导致运动员的心血管产生特异性变化。”河北体育学院人体科学系教授仇广信如是说。

“对于猝死,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做出准确的预判,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面临的危险几率都是一样的。”医院心血管四科主任胡喜田表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的训练,都要讲求一个“度”字,不要轻易超越上限。

比如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起码需要有半年的训练积累,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起码需要一年以上训练量,并不是说经过几天的突击训练就能参加这样的运动。很多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受伤的选手,就是没有经过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

同时,普通人健身,一定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量。

2这些坏习惯,容易引起运动猝死!

(1)运动前不热身,错!

运动之前要先热身,这一点,不少人忽视了。如果不做热身运动,一上来就突然加大运动量,心脏就会受不了。心脏就像一个泵,供血上不去,就可能发生意外。

运动前要做充分的热身活动,热身运动就是让心脏和各个器官有一个接受和准备的过程,无论你的身体平时有多么的健康,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少。

在运动途中如果身体感到不适时应立即终止比赛,接受医疗救治。运动中要留意观察自己的脉搏情况,若脉搏突然变快,就要适当放慢速度。

(2)运动后马上蹲坐休息,错!

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名男子在活动跑台上进行强度很大的运动,并让这些人突然停止,站立不动,结果当场就有17人晕倒。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产生重力休克或猝死。

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以利还清“氧债”,并加快恢复体能、消除肌体疲劳。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3)身体疲劳,还坚持运动,错!

如果最近身体很疲劳,最好减少剧烈运动,一旦感觉胸闷、缺氧、头晕、背部放射性疼痛,应医院进行检查。

心脏病患者游泳时要选择温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馆,千万别冬泳,突然进入凉水里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

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不要和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强。

(4)情绪激动,仍要运动,错!!

运动猝死与心理应激有关。情绪激动时血液中儿茶酚胺升高,增加心室颤动的易损性和激发冠状动脉痉挛。

此外,激动、焦虑、愤怒等情感体验掩盖了超负荷下的身体疲劳,从而使已疲劳的肌体没有疲劳感,以致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超量运动、过分紧张、激动,超出身体承受限度引发猝死。

37类人容易发生运动猝死

1、既往有心脏病的患者。

2、感冒患者。感冒病毒会引起心肌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导致猝死。感冒后1-3周内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浮肿或晕厥一定要看心内科。感冒未愈不宜带病运动。

3、高血压或心律不齐的人,超负荷的运动容易导致血压急升和心律失常。

4、糖尿病人注意超负荷运动诱发低血糖,而且糖尿病人也常常合并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5、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谢障碍。

6、未经系统训练和平时体质较差的人群,过大运动量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意外。

7、儿童和年纪过大的老人。

如果下面几种情况接连发生,身体又调整不过来,下一步往往就是猝死。

猝死前身体反应的几个阶段,概况为:心跳忽快忽慢;胸发闷、手发麻;大脑晕厥、浑身无力。

详细讲:首先是心律不齐,长跑过程中心跳会加速,这很正常,但如果出现心跳忽快忽慢,就是发生猝死的第一信号了;

紧接着,会出现心脏一侧胸部发闷,接着是疼痛并伴有手掌发麻,这说明危险升级了;

如果再出现大脑晕厥、浑身无力,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脸色发青,这时候往往离死亡只差一步了。

4月将至,春暖花开,

这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zl/1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