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实用每个热到昏厥的人,都需要这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4.html
↑点击上方“车友汇”   当温度超过32℃、湿度超过70%时,就需要预防中暑了。小编今天就“趁热”跟你说说,怎么补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暑漏洞”,安全度过高温天。

高温天,室内也不太“安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天气太热时,就应该窝在家里。然而调查显示,半数中暑发生在室内。

空气不流通易中暑

  室内相对湿度高,如果空气不流通,汗液难以蒸发,不利于身体散热,老人的发汗机能退化,在室内更容易中暑。

空调温度低也会中暑

  空调为我们带来凉爽,但长时间待在温度低于26℃的房间,会降低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更容易中暑。

  突然走出空调房,并长时间待在高温的户外环境,可能会出现发热、胸闷、腹胀、口渴、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

  从炎热的户外回到屋里,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会出现怕冷、发热、腹痛吐泻、无汗、胸闷、舌苔白腻等症状,这也是一种中暑表现,中医称为“阴暑”。

中暑最易盯上7类人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中暑,这个夏天要当心了。

1

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2

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这类药物包括利尿类的降压药,含“麻”的感冒药,硫酸镁、果导片等导泻药,以及胃复安等肠胃药。

3

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4

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5

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治中暑,对症找“解药”

  大热天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就要当心是中暑。通过症状,可判断中暑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救治措施。

先兆中暑

  高温时,出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

  此时必须赶紧多喝水,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般症状可自行消除。

  有恶心呕吐症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5~10毫升,或按说明书服用十滴水。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中都含有酒精,服用后不宜开车,且这两种药物都不宜和头孢同时服用。

  闷热不适、头痛头晕,可在前额或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清凉油,但孕妇和婴儿不宜使用。

  中暑后咽干口渴,可按说明书服用清暑益气丸。

重度中暑

补上这些防暑“安全漏洞”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补上下面这些“安全漏洞”,都有助于防暑。

1

保持室内通风

  不通风、室内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室内中暑”。因此,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并适当使用电风扇或扇子;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以免出门时难以适应。

2

喝水不可“牛饮”

  天热口渴会让人不由得大口灌水喝,但这样会使水分在体内短时间积累,不利于吸收,导致中暑。

3

外出别长时间戴帽子

  夏季戴帽子容易出汗,帽子下形成湿热的小环境,令头部湿度提高,引发中暑。建议不定时摘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

4

出汗时别立即冲凉

5

雨后黄昏别着急出门

  不要以为只有白天高温才会中暑,即便凉爽的黄昏时分,如果湿度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尤其是刚下过一场雨后。此时,建议少在户外活动。

  最后想提醒大家,别为了省电费不舍得开电扇和空调,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zl/1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