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毛泽东工作方法的几个特点晕倒
?
穷光蛋集团为中国穷苦青年请命
众志铸梦创业强国
今天31日明天1日后天2日周六3日周日4日晴晴多云晴
晴2℃~-5℃3℃~-4℃4℃~-3℃8℃~-1℃7℃~-1℃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事情的结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毛泽东同志从来不是空谈家。对关系全局的工作,他在提出任务后,总是下大决心、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一步紧跟一步,真正抓出看得见的结果来。
正确的决心有个前提,就是符合实际。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他主张要“多谋善断”,说:“什么叫多谋呢?就是要听听各种不同意见。”“多谋,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了,各方面的分析明确了,恰当了,然后才能够得到善断”。
当情况已经弄清、决心已经下定以后,工作抓得紧不紧、狠不狠便成为关键。毛泽东同志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
毛泽东同志对主要工作总是抓得很紧很紧。当任务确定后,他便全力以赴、雷厉风行,千方百计地采取有力措施来打开局面,决不只是空口说说了事,也不是老在那里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在随后的实践中,又全神贯注事情发展的情况,用心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及时提醒注意解决可能妨碍任务完成的问题,纠正已经出现的偏差;旗帜鲜明地表扬批评,严格检查督促,在切实抓出成果来以前决不松手。因此,他所抓的事总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取得显著效果。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领导“三反”运动时,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方针,而且亲自督办;不仅提出任务,而且交待方法。在“三反”运动紧张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听取汇报,甚至经常坐镇中节委,参加办公会议,亲自指导。到运动后期,他又以很大力量来落实定案工作,确定具体的政策原则和处理办法,树立足以作为典型示范的案例,妥善处理运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做好善后工作。善始善终,而不草草收兵。
这场运动前后共半年左右,对荡涤当时刚开始蔓延的贪污腐败行为、树立廉洁勤政新风起了巨大作用,为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它不仅在当时,而且在随后好多年间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毛泽东同志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抓得很紧,办成几件大事,确有实效,才能振奋人心,取得群众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好做了。当然,也不可能把弦一直绷得太紧,要有张有弛,毛泽东同志把这称为“波浪式的前进”。
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要做好任何工作,都不能只靠领导者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智慧和努力,而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当然,群众路线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它指的是党和群众的关系,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里着重从工作方法角度谈谈它的意义和作用。
毛泽东同志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他在谈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时又说:“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说来,只是一个加工工厂。”“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经常在作出决策时反复征求在第一线的将领的意见。大家熟知,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等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毛泽东同志当晚为中央军委起草批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这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是由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说:“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些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事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不少这样的事例。拿工业来说,年毛泽东同志看了鞍山市委的报告后,充分肯定鞍山钢铁公司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把它称为“鞍钢宪法”。那就是: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拿农业来说,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大跃进”后的严重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便是一再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他自己组织和领导三个调查组,分别到农村进行调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听取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意见。他从中发现:“大队内部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生产队(过去小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是两个极端严重的大问题。”他写道:“不亲身调查是不会懂得的,是不能解决这两个重大问题的(别的重大问题也一样),是不能真正地全部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的。”他还指出:许多领导人对一些重大问题不甚了了,一知半解,“其原因是忙于事务工作,不作亲身的典型调查,满足于在会议上听地、县两级的报告,满足于看地、县的书面报告,或者满足于走马看花的调查。这些毛病,中央同志一般也是同样犯了的。我希望同志们从此改正。我自己的毛病当然要坚决改正。”这是一段很精彩又很中肯的总结,实际上也是对“大跃进”以来包括他自己在内所犯错误的反思。
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如果脱离了群众,必将一事无成,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有可能实现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他要求:“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隆乾天下赞赏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一年中最宝贵的出汗季,怎么运动能事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