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劳死,你真的了解多少
写在前面:前段时间,25周岁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死在了中国传媒大学实验室大楼的走廊。遗体被发现时,距离死亡已经过去5个多小时。死亡原因:猝死。猝死从某种角度上讲基本就是过劳引起,关于过劳死,你真的了解多少?
关于“过劳死”
"过劳死"实为"忽视死",害死人的并非工作劳累
“过劳死(Karoshi)”本就不是医学定义,“过劳死”的说法最早来自日本,而在日本,“过劳死”也是以“保障劳动者权利,规范企业责任”的法律概念出现的。
实验表明“过劳”难引生理异常,真正害死人的是基础疾病。
年日本对一名23岁健康男青年进行了剥夺睡眠实验,令其连续个小时不睡觉,也未发现有生理异常,被试除情绪和注意力记忆力产生波动外其他一切正常。在后续的研究还证明,剥夺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带来的状况,只要一次睡足12-14小时,被试状况就可以得到充分恢复。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专家简·费里斯的研究还表明,长期来看一个人每日睡眠时间保持在6小时就足够了,最多也不要超过8小时,他甚至认为相比充足睡眠,节制睡眠和适当活动对健康更有益。
最和“过劳”契合的“睡眠剥夺”实验也未能证明“过劳”会导致疾病,但学界对“害死人的不是过劳,是基础疾病”这一结论却有共识。台湾“劳委会”明确的指出了“有劳工因长时间劳动和高工作压力,导致遭遇异常事件、短期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工作负荷过重,诱发脑血管、心脏疾病,俗称为‘过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台湾的统计,所谓“过劳死”的真实死因超过70%都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总之,“过劳死”大多是对原有疾病没有进行正确或及时治疗,再加上自己对身体症状的轻视或忽视,以致酿成惨剧。而工作压力、过度劳累、紧张应激充当的,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6步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有五种疾病,容易导致过劳死。这五种疾病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另外,像消化系统、肾功能不全、感染等,也会导致过劳死。
心脏病专家称,因过劳猝死,又被称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即多发生于20-40岁的男性青壮年,多发生于凌晨2-4时,通常死前一切正常。80%的心脏性猝死源于心率失常。
轻度疲劳:提不起劲儿,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
身体发沉:昏昏沉沉的,莫名沮丧。
精疲力尽:感觉体力透支,肩背、腰部酸痛疲倦,皮肤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睡觉磨牙。
小病不断:从长痘、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与食欲不振到轻度忧郁、焦虑,症状频发。医院体检。
大病缠身:可能诱发颈椎病、胃病、肾病、冠心病、脑血栓等大病,甚至罹患癌症。
突发猝死: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仅在24小时内。
所以年轻人,你怕了吗
你熬夜吗?
“过劳死”并不是个例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出炉,数据显示:每年因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年轻白领居多。
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平均每天超过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世。
中国内地上班族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中国内地上班族认为工作压力高的占75%,居首位,远超全球平均值48%。
防过劳防猝死的大数据:
1、过劳死最需警惕:凌晨、厕所、青壮年
上海社科院曾对92个过劳死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IT行业过劳死年龄最低,平均只有37.9岁。
警惕一段时间:凌晨2-4时
30%的心梗病人都发病在凌晨4点左右。因为这个时间段血液粘稠度高,容易脑梗或心梗。
警惕一个地点:厕所
厕所一直是紧急情况频发的地方。心脏病专家表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血压骤升可导致脑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两者都可造成猝死。
2、广深上班族加班大不同
(虽是两个不同的统计榜单,展现的都是最真实的状况)
年3月,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发布《中国职场发展满意度报告》,对全国多名职场人士的大数据分析显示,广州职场人士周末加班时间最长,深圳工作日加班最严重。
广州职场人士周末加班时间最长,10%的人周末加班超过11小时,相当于北京与上海的2.5倍。32%的广州职场人士对职业发展表示“很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不满职场现状者居全国之首。
深圳职场人士工作日工作时间最长,每周工作日工作时长在60-80小时的占17%。此外,28%的深圳职场人士周末加班超过6小时。10%的人对职场发展“很不满意”,对职场发展极端不满者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占比最大。
过劳多伤身?从头到脚看过来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76%的城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过劳的近60%
深圳急救中心方面数据显示,猝死个案增多,以白领居多,且大多患有心脏基础疾病。这类猝死者从貌似没病到24小时内就去世,一般都早有心脏基础疾病或因脑血管先天畸形,压力过大突然破裂所致。
从中医角度看,熬夜和猝死有直接关系,因为熬夜直接伤肝肾,肝肾损伤直接影响心脏与中气,心肾不交,肾气损耗过度易猝死。因此如出现心绞痛、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定期体检。
除了心脏疾病、脑疾病,过劳还会引发从干眼症、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抑郁症、三高到过劳肥的各种“伤身”状态。过劳白领、医生、媒体人和学生中,不少20岁的人颈椎像60岁的老人。
该如何避免“过劳死”?
日常中,应留意哪些预警信号?
家族历史中曾有年轻家庭成员在不明原因下突然猝死。
运动﹑激动或受惊吓时曾有昏厥(晕厥)状况。
运动时有恒常或不寻常的胸闷或气喘。
有心脏病史,例如冠心病、出现过早期心绞痛等症状。
缓解熬夜伤害,你要这么做:
1、每天深呼吸5次
每天深呼吸5次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
2、提高睡眠质量
有些人并非不睡,是睡眠质量不高,或者劳累过度失眠等,这类人要注意提高单位时间睡眠质量,即是延长深睡眠时间。
3、尽量不要熬夜
尽量不要熬夜,尽量不要熬夜,尽量不要熬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得已的熬夜,也要注意休息!
日常如何预防过劳死:
1.按生物钟作息
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如果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2.强化三餐营养
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
3.学会主动休息
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学会适时主动休息,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
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
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规定一天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
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
4.定期进行体检
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5.善于劳逸结合
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6.坚持合理运动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7.保持心情舒畅
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
结束语:看完以后,您是否深有感触,关爱自己的身体,从现在做起,不要熬夜,不要长时间工作,每天给自己,给身心一个放松的机会,每天按摩15分钟,相信您一定可以做到!
详情可咨询松研全国多个销售网点(--),期待您的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 上一篇文章: 滨城雪冷成常态我院专家挺繁忙
- 下一篇文章: 12月29日王志明牧师殉道43周年记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