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基础晕厥的诊断思路及流程

作者:郑州医院心内科田利平

年ESC制定的《晕厥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明确了晕厥的定义:晕厥是由于短暂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的、短暂的、自限性的,并且能够完全恢复意识。通常不超过20s。潜在的发病机制是一过性广泛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而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无先兆,部分可有轻微头痛、恶心、出汗、乏力和视物模糊等先驱症状。

晕厥的原因

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综合症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典型的

-不典型的

--颈动脉窦性晕厥

--情境性晕厥(亦称生理反射性晕厥)

-急性出血

-咳嗽,喷嚏

-胃肠道刺激(吞咽,排便,内脏痛)

-排尿(排尿后)

-运动后

-膳食后

-其它(例如,吹奏铜管乐器,超重状态)

--舌咽及三叉神经痛

直立性晕厥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综合征(例如,单纯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多系统萎缩症,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帕金森病)

-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综合征(例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淀粉样变神经病变)

-运动后

-膳食后

--药物(和酒精)诱发的直立位晕厥

--容量丢失

-出血,腹泻,阿狄森病

作为原发病因的心律失常

--窦房结功能不全(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房室传导系统疾病

--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遗传性综合征(例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

--植入装置(起搏器,ICD)故障

--药物性心律失常(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

器质性心脏或心肺疾病

--阻塞性心脏瓣膜病

--急性心肌梗死/缺血

--梗阻性心肌病

--心房黏液瘤

--急性动脉夹层

--心包疾病/压塞

--肺栓塞/肺高压

非晕厥发作的原因(通常误诊为晕厥)

没有任何意识损害的紊乱

--跌倒

--精神性假性晕厥(癔病)

--颈动脉源的短暂缺血发作

伴有部分或完全的意识丧失的紊乱

--代谢紊乱,包括低血糖晕厥,缺氧性晕厥(高原缺氧),伴有低碳酸血症的过度换气

--癫痫症

--中毒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

晕厥的诊断

初步评估晕厥的病因应结合发病时症状、体征、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1颈动脉窦按压;是诊断颈动脉窦功能综合症有效的方法。2直立倾斜实验: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了依据。3超声心动图:为心源性晕厥患者筛选的检查项目之一。4持续心电图检测:为捕捉心律失常有效的办法。5心内电生理检查:为心源性晕厥的诊断提供依据。6其他:运动试验,ATP试验,心血管介入等。

血管迷走性晕厥:如果出现与典型的前驱症状有关联的突发事件,诸如在恐惧、剧痛、悲伤、器械操作或久站时,即可诊断。

情境性晕厥:如果晕厥发作于排尿、排便、咳嗽和吞咽期间或之后的即刻,就可诊断。

直立性晕厥:当有与晕厥或晕厥先兆相关的直立性低血压证据时,即可诊断。直立位低血压的测量方法是,都在平卧5分钟后,再站立3分钟中一次记录或更多次的记录。如果在3分钟时血压还在下降,测量的时间应持续长些。如果病人不能耐受站立这长的时间,则记录在直立位时最低的收缩压。直立性低血压可以为不管有否症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

心脏缺血相关性晕厥:当有心电图的证据显示急性心肌缺血有或没有心肌梗死时,不管其机理,可诊断。

心律失常相关性晕厥:通过心电图,当有下列情况时,即可诊断:在没有用负性变时作用的药物时,窦性心率<40次/分钟或反复的窦房阻滞或者窦性停搏>3秒;莫氏II型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替的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快速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致心脏停搏的起搏器故障。

神经调节性晕厥:没有心脏疾病,长晕厥病史,不快的视觉、声音、气味刺激或疼痛之后发作,长久的站立或呆在拥挤、闷热的地方,恶心、呕吐相关的晕厥,餐后的吸收状态中,有头部的转动,颈动脉窦的压迫(如肿瘤压迫、刮须、紧的衣领),用力之后。

直立性低血压原因晕厥:在直立之后,暂时与开始药物治疗或改变剂量时导致低血压相关,长久的站立状态,尤其是在拥挤、闷热的地方,存在自主神经性疾病或帕金森病,用力之后。

心脏性晕厥: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在用力或平卧位,之前有心悸或伴有胸痛,猝死的家族史。

脑血管性晕厥:有手臂运动锻炼史,两手臂间血压或脉搏不一致。

晕厥的治疗

晕厥发作时,应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实施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和输液。多数患者因意识丧失时间短自行恢复,无明显后遗症。而对于少数意识丧失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根据生命体征进行对症治疗。对血压明显下降者快速补充血容量,酌情选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药物。对于心源性晕厥,慢性心律失常,可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及起搏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治疗,ICD治疗。对于血流排出受阻:左室流出道受阻其主要策略是病因治疗;右室流出道受阻,如肺动脉高压可给予延缓肺动脉压进展降低肺动脉压及抗凝治疗。

晕厥的预后及危险分层

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显示,心源性晕厥患者第一年病死率较高,为18%-30%,其中猝死率为24%;非心源性晕厥病死率为0%-12%,其中猝死发生率为3%-4%。因此心源性晕厥仍是预测病死率和猝死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无心脏病且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年轻人(<45岁),第一年病死率和猝死发生率很低。这些患者大部分是神经介导性晕厥或不明原因晕厥。

大样本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倾斜试验证实的神经介导性晕厥,其病死率接近于0。这些患者没有心脏疾病,研究中没有患者突然死亡。

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病死率取决于原发病因:血容量减少或药源性因素属暂时性,随着治疗好转,而不至于引起长期不良后果;自主神经系统疾患是良性的,其潜在的病死率增长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伴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所伴随的疾病。

赞赏

长按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zz/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