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三国良将,一生活在名将影子里
庞德在三国当中也能算得上是个人物,他斩郭援、杀侯音,常为先锋将,陷阵却敌,骁勇名闻天下。
但要说这个人的具体事例,却总是和三国名将连在一起,成名以名将始,身死因名将终。又因为他作为统兵将领,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战例,可说是一生都在名将的影子里。
不过,这个人心慕良将,死的壮烈,也可以称得上是三国良将吧!
因名将马超父子而成名
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音:huan)道人。年轻时做过郡吏、州从事。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打反叛的羌人、氐人,屡建战功,逐渐升至校尉。
如果仅仅是这些经历,庞德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只不过是马腾、马超的一员属将而已,但郭援的反叛给了庞德一次扬名的机会。
建安七年(公元),曹操到黎阳讨伐袁谭、袁尚,袁尚派自己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和高斡、南匈奴单于一起攻击河东郡,曹操派钟繇率军进行讨伐。
马腾派出一支万人军队,由马超率领前去钟繇处支援,庞德跟随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担任先锋。由于郭援轻敌冒进,刚愎自用,还不明白敌情就要渡过汾河,结果遭到了袭击,郭援军大败。
战斗结束后,众人都说郭援已经死了,但并没有找到他的尸首。
过了一会儿,庞德从装弓箭的袋子里拿出一颗人头,钟繇一看便哭泣起来。郭援是钟繇的外甥,庞德赶紧向钟繇道歉。钟繇说:“郭援尽管是我的外甥,但他是叛贼,你没有什么可道歉的。”庞德因此功被授中郎将,封都亭侯。
庞德后来跟随马腾征伐张白骑,每次战斗,他都冲锋陷阵,因而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被征召为卫尉,军队由儿子马超统领,庞德留下归属马超。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到汉阳,保守冀城。后来又随马超逃奔汉中,跟随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众人一起投降。曹操平素听说庞德勇猛威武,授官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
这一阶段,庞德尽管夺旗斩将多有功劳,但好像是总也离不开马腾、马超父子,大事件说马腾、马超父子可以不说庞德,具体事件说庞德必先提及马腾、马超父子。
因为战败被关羽俘虏,宁死不投降被杀而更加有名
关羽发起襄樊战役,曹操派出于禁率领七军前往帮助曹仁。曹仁派遣于禁和庞德驻守在樊城以北十里处。
这些住在城外的军队将领因为庞德的堂兄庞柔是刘备的属下,都怀疑庞德的忠诚。庞德说:“我深受国恩,立志为国捐躯。我要亲自带兵攻打关羽。今年不是我杀关羽,就是关羽杀我。”
在亲自和关羽交战中,庞德射中关羽的额头。当时庞德长骑白马,关羽军称他为白马将军,由于骁勇异常,关羽军中将士都畏惧他。
八月,连降十多天大雨,汉水暴涨,樊县水高出地面五六丈,于禁等七支部队全部被淹。于禁和诸将躲避大水登上河堤,关羽乘坐大船攻打,于禁被迫投降。
庞德在堤上,身披盔甲手持弓箭,箭不虚发,不停地战斗着。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想要投降,庞德就杀了他们。
从天亮奋战到日过午,关羽进攻更急,箭用光了,两军进入短兵相交。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畏惧死亡苟且偷生,烈士不毁掉节操求得生存,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战斗更加奋勇,气势更加雄壮。水势越来越大,吏士都投降了,庞德与所部一员将领、两个五伯,拉弓上箭,乘小船想回到曹仁大营。水势湍急船被掀翻,弓箭都掉了,庞德只抱着船飘泊在水上,被关羽抓到。
庞德昂首而立,并不给关羽下跪。关羽对他说:“你哥哥在汉中,我想让你做将帅,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庞德大骂,说:“小子,说什么投降!魏王带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刘备只是个庸才,怎么能和魏王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不做敌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三国将领,关羽的名声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实在是响亮得很,所以是只要沾上他,一定是跟着留名,像颜良、潘璋、马忠以及张辽、于禁等等,庞德也不例外。
庞德能够射伤关羽,为关羽所擒而又宁死不降,的确是英雄了得。也难怪曹操父子对他褒奖有加!不过,这庞德之死虽然悲壮,却总要和关羽的功绩联系在一起,所以这“终”也总是在关羽的影子里。
不仅如此,就连他的那个儿子庞会,出名也是因为关羽,尽管他出名的方式并不那么光彩。
曹丕当皇帝后,追记庞德的功劳,封庞会等庞德的四个儿子为关内侯。本来,庞德死的时候,曹操已经封庞德的两个儿子为列侯,就像一般那些将军的儿子一样,即便是留下一个名字,人们一般也记不住。
但这个庞会不一样,他原本不是被曹操封为列侯的那两个儿子当中的一个,但他却被人们记住了,这就是他随钟会伐蜀,蜀国亡国后他杀了关羽全家。
古人虽然讲究“有仇必报”,又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那是指枉法因私无端生事而言,在战场上交战绝不在此列。这种仇即便是要报,也应该是在战场上报,离开战场报仇不是君子行为,尤其是不能累及人家家人。
三国将领被杀的不是庞德一人,淳于琼被许攸进言所杀,吕布、昌狶投降后被杀,陈宫、高顺不投降被杀,关羽兵败被擒后不投降被杀,他们的后人都没有报仇。
不是说他们就没有庞会这种机会,报仇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怀揣利刃、对准他们的家人(父债子还),而是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正确的方式是应该像夏侯霸那样,为国报仇,报复蜀国,战场上冲锋陷阵,打头阵任先锋,英勇杀敌。
关羽被杀,他的仇人都是怎样被报复的呢?《三国演义》在这方面做了一个诠释。孙权下令进攻关羽,吕蒙使诈偷袭江陵,设伏擒拿关羽的东吴军队大将是潘璋,具体捉拿关羽的是潘璋部将马忠,这四个人都是关羽的“仇人”。
关家是怎样报仇的呢?关羽显灵,附体吕蒙,大骂孙权,并将孙权推倒在地,然后追索吕蒙魂魄而去。吕蒙是病死的,孙权是一国君主,这两人都不是直接杀害关羽的人,要“报仇”也只能是这样了。
关羽的儿子关兴怎样报仇具体的杀父仇人呢?关兴跟随刘备讨伐吴国,战阵中直逼潘璋,潘璋慌乱中逃进深山。关兴和潘璋先后到了一户人家,关兴在父亲神灵的帮助下杀了潘璋。
吕蒙偷袭江陵得益于两个叛徒——糜芳、傅士仁,这两人见刘备伐吴节节胜利,为了赎罪杀了马忠,提着他的首级回到了蜀汉。但刘备没有原谅他们,最终还是将他们杀了。
现实中四人的结局都不是这样,关羽的儿子关兴也没有跟随刘备伐吴(因为年龄太小),但作者在小说中所以要这样设计,就是说这种方法才是那个时代应有的方式。
总起来说,这个庞会,虽然史书上说他:“勇猛刚强有他父亲的遗风”,但这些笼统概括性的语言不能让人记得什么,让他出名的就是他做出了杀人全家为人不齿的行为。
照这样说来,这个庞会并不会给他的父亲庞德增光,倒是十足一个坑爹名声的主儿。
看牙齿------句容名冠口腔门诊部
三国题材大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近日走向结局,本是冲着波叔来追的剧,却渐渐的被曹操圈了粉。
我一个医生,原本对曹操这个「医闹鼻祖」恨得直牙痒痒的,他杀了神医华佗,使麻沸散和外科术均失传了,可谓中国医学史上的罪人!
在《军师联盟》中,曹霸霸怀疑华佗假意以治疗他头风病为由,给他进行开颅手术,真实目的确是为取他项上人头,因而把华佗给杀了。
剧中让华佗卷入了衣带诏一事,曹霸霸的怀疑也确有缘由。但是曹霸霸还看错了华佗一颗医者的心:但作为医者,在行医之时也只是行医者之事,绝无杂念。
随着剧情的推进,于和伟颠覆了曹操以往的形象,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谋略有家国有情怀有胸襟的乱世英雄「曹霸霸」的形象。
他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笑着说「我杀人啦」,也可以在垂暮之年,为未定天下未解百姓之苦而落泪。他会赦免为了忠孝放走叛逃之人的义士,也会借取杨修之人头以安军心。
他有霸气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
一曲《短歌行》悲凉慷慨,气魄雄豪:「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曲罢,曹操轰然倒地,随之倒下的是他壮志未酬。
《短歌行》看得我不仅泪目,同时这也是非常着急。
我能不急吗?您这常年征战沙场奔波劳碌,经常身处险境,神经高度紧张,肾上腺素狂飙的主,现在都六十好几的高龄了,那么大岁数也不知道保养休息,还大宴三军。
您不保养休息也就罢了,还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动不动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您喝酒吃肉也就罢了,您元旦大冷天的不搞个室内晚宴,非得在滴水成冰的室外摆席;在室外冻着就冻着吧,您偏偏还大声唱歌;您唱就唱吧,可您还那么动情!
得,这回歇菜了吧!天下还没归心呐,您先尘归尘土归土了!
随后镜头一转,曹霸霸卧于病榻之上,曹植来侍疾,曹操神清,语利,右上肢肌力V级(其余肢体暂未看见活动)。等他的婢妾过来时,他可以自己起身坐起,四肢皆可活动,肌力V级,而且思维清晰,让婢妾们分香卖履。
直至死前曹操一直都是神志清楚,思维清晰的,临死前他还让司马懿记录下了他的遗令,可见其实神经系统是没毛病的。
那么,从剧中来看曹操的死因是什么呢?让咱们先来简单的捋一下曹操的病史吧!
「头风病」到底是什么
史书上有迹可查是,他在建安五年(公元年)前,也就是他45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头痛的症状,医治后诊为头风病。
头风病一直迁延不愈,至其去世的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头风病史20年有余。
头风病在古代医著中常与头痛并列提出,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指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
《三国志》记载,曹操擅长骑射,能「手射飞鸟,躬禽猛兽」。说明他年轻的时候体质应该是很不错的。
他常年征战沙场奔波劳碌,大口喝酒(一言不合就以「杜康」解忧),大口吃肉(高脂饮食),忧国忧民,经常身处险境,压力山大,神经高度紧张,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高血压所致头痛可能性大,但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颅内肿瘤亦不除外。
此后,曹操头痛反复发作,从剧中我们看到,当荀彧和崔琰设计诬陷曹植,置曹植于死地后,爱子心切的曹操焦虑、烦躁不已致使头风再次发作,坐立不安。
曹操为啥晕厥
随着曹操年龄的增长,也逐渐表现出活动耐力的下降。而后发展到在高唱一曲《短歌行》后突然晕厥。
我们知道晕厥原因有很多:
其中,晕厥的主要原因为血管迷走性(反射介导,21%),心源性(10%),体位性(9%),药物相关(7%),神经源性(4%),和原因未明(37%)。
因为史书和电视剧里给咱的信息不多,只有蛛丝马迹的病史,没有查体,没有辅助检查,只能结合剧里曹操死前的情况,咱就先用排除法吧!
1、神经源性?
在《三国演义》和《军师联盟》中都提到了华佗欲动刀开颅,取出曹操脑中的「风涎」,以此根除曹操的头风病。所以咱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颅内肿瘤。
由于肿瘤逐渐长大压迫,造成颅内积水或脑水肿,最后发生脑疝导致死亡。
但是曹操临死前一直意识清楚,四肢肌力大致正常(能摸儿子脸、能自己起身扶床挡子、支腿),无呕吐等颅压高的症状,与之不符啊!
所以即便是曹操是因为颅内肿瘤所导致的头风病,但也不是因为颅内肿瘤而致命的。
至于脑血管病所致死亡可能性也不大,他在去世之前尚可神清语利的交待身后事,也没有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定位体征,故考虑神经源性可能性不大。
2、药物源性?
曹操去世前《遗令》中写道:服当归汤。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因此也不像是药物相关性晕厥。
3、体位性晕厥?
体位性晕厥通常在保持直立姿势后3分钟之内出现。这点倒是相符。
一曲《短歌行》也不到三分钟,但是许多严重的疾病引起晕厥时可能也与体位变化有关,因此在诊断体位性晕厥前应先除外其他危及生命的病因,尤其是老年患者(比如这位曹霸霸)。
4、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或血管迷走性晕厥没有增加死亡的风险,因此也不在考虑之列。
5、心源性晕厥!
排除来排除去,差不多也就只剩下心源性晕厥了。
心源性晕厥是最危险的一类,容易发生猝死。且心源性晕厥的患者6个月内死亡率超过10%,心源性晕厥的死亡风险比对照人群高一倍。所以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及时而全面的评估。
心源性晕厥的原因分两类:器质性疾病和心律失常。在这两种情况下,心脏不能提供足够的心输出量来维持脑灌注。
结合曹操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又长期高脂饮食、酗酒、精神压力大,可能已经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最后在劳累、寒冷、饮酒、激动等因素作用下,考虑突发冠脉痉挛或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所致晕厥,而最后死于心梗后心衰。
当然由于相关症状的描写着墨不多,也有可能是其他器质性心肺疾病引起的心源性晕厥,如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病等,这些他都是有可能的。
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也许这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的人生就是循着这条轨迹而匆匆谢幕。
以上是我基于剧情和一些史料的断章取义、粗鄙之见,没有完整的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只是根据常见病多发病做的一个大致推断,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责任编辑:shamouer)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天赐一双透视神眼,美女在他面前没有任何秘
- 下一篇文章: 安康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