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提示药驾堪比酒驾,哪些药物服
编者寄语
Foucs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很多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所谓“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祸患。
目前“药驾”已成为马路杀手
都知道“酒驾猛于虎”,殊不知“药驾”危害同样不能小觑。近些年由于药物造成的交通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外一份关于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用抗抑郁镇定剂的事故率达97%,而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
1案例一、“药驾”滑入排水渠去年,江东中兴路上一辆价值多万元的“雷克萨斯”轿车失控,撞倒路边的广告牌后滑入排水渠。事后交警经过调查,认定司机是服用感冒药后造成头昏,造成了这起交通事故。
2案例二、“药驾”冲上人行道一名服用过量催眠药物用于治疗失眠症的女子驾车上路后,直接撞到了“马路牙子”上,所幸,此事故没有造成其他人员伤害,“药驾”女子医院抢救后脱险。
不少司机对“药驾”很轻视
一名在基层执勤十几年的交警说:“不重视‘药驾’,除了侥幸心理外,还有一点就是法律缺位。”,目前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来判定“药驾”,而且交通法规中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不少司机对“药驾”很轻视,满不在乎的私家车主约占随机调查者的近6成。
黄先生,驾龄3年“我只听说过‘酒驾’,吃点药就会‘药驾’,太夸张了吧?”市民黄先生是名驾龄3年的司机,对于“药驾”闻所未闻的他表示,他感冒后确实也会随便服用感冒药,但感觉对随后的驾驶影响不是很大。
赵女士,驾龄半年“我从来没听说‘药驾’,而且我之前在驾校学习的时候交规上边也没写啊!”赵女士是去年刚刚学完车的新司机,刚刚上路的她表示,觉得吃完药开车不会出什么事儿,除非是安眠类药物。
服用哪些药不能开车
由于不少司机对于“药驾”的不重视,因服药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众所周知,饮酒后严禁驾车。但是,人们对服药后开车的危险性却缺乏认识。特别是服用什么药物后不能开车认识更少,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感冒药
因为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含有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此类成分会导致头晕、嗜睡、倦怠。
中枢性止咳镇痛药
中枢性止咳镇痛药会产生幻觉,精神松懈,平衡感减弱等不良反应,常见药物有含有可待因成分的药物、美敏伪麻溶液(惠菲宁)等。
胃肠解痉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等解痉止痛药服用后,常见视物模糊和心悸等副作用;过量服用则出现焦躁、幻觉、瞳孔散大、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
止吐药
如胃复安、吗叮啉、枢复宁等药物可以引起倦怠、嗜睡、头晕等不适,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出现肌震颤、斜颈、共济失调、惊厥等不良反应,要提高警惕。
降糖药
在服用降糖药不当或者剂量过大时,会引起低血糖,产生头晕、头昏、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当场晕厥,尤其是在饥饿状态服药,更容易产生上述症状。
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服后可引起嗜睡、困倦。第一代抗过敏药,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以及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皆可引起明显的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头晕等症状,服用后禁止驾车。
镇静、抗抑郁药
镇静催眠类药物会产生催眠、嗜睡等症状,抗抑郁药物会引起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服用这两类药后要避免驾车。镇静催眠类药物常见的有舒乐安定、思诺思(短效催眠)、安定(长效催眠)、氯硝安定、佳乐定、力月西(强效催眠)等,其中长效催眠药物,如安定,由于其作用持久,建议在停药后短时间内避免驾车。抗抑郁类常见药物有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服用剂量过大,会引起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因为低血压反应导致昏厥。常见药物有美西律、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香港打击药驾条例已经实行
药驾问题全世界都存在,香港也不例外。为此,香港于年3月15日正式生效药驾条例,条例规定香港警方若怀疑驾驶者服药影响驾驶,将有权要求即场测试。若有合理怀疑更可以要求驾驶者送院验尿验血,违例者最高判监3年及罚款2.5万港元。
我们的建议
“药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尽管不少感冒药、抗过敏药的说明书上提到了驾驶安全,但是这样做的还不够。“药驾”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希望中国尽快可以出台一些措施。如根据用量和患者情况、对人的影响,将不同的药物分成不同的“驾驶等级”,并标注在药品包装盒上,使患者在拿到药后就可知晓是否可以服用后驾驶。这样不但能保证驾车人的安全,行人的安全也能得到保障。也请各位驾驶员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服用上述药品时尽量不开车,确保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
- 上一篇文章: 每位妈妈都该收藏的儿童急救手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公主病却有公主命,和李易峰频上热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