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卒中风险评估82标准
“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的启动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给出脑卒中风险评估“8+2”:其中“8”指的是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8个问题,“2”是指高危人群要做2项检查。通过“8+2”,能让绝大多数人了解自己的卒中风险,减少很多因卒中造成致死、致残的悲剧发生。
那个”8“是什么呢?
⒈你的血压正常吗?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舒张压下降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下降42%;仅仅控制收缩压,也可以将脑卒中减少1/3。成年人每年至少要检查一次血压。
⒉你的血脂正常吗?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会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诸多问题。
⒊你的血糖正常吗?糖尿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中风者,脑梗死比脑出血多,且以多发性梗塞居多。
⒋你的心率正常吗?心房纤颤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间有明显的关系,60岁以上有7%~30%的卒中由房颤所致。
⒌你是否吸烟?吸烟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吸烟1~20支者,比不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大3倍,每天吸20支烟以上,比不吸烟者大5倍。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人,发生中风的机会也就越多。
⒍你的有氧运动量够吗?久坐不动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一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⒎你的体重正常吗?俗话说:“胖人多中风”,因为肥胖的中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常合并高脂血症,所以也容易发生中风。
⒏你有卒中家族史吗?这个高危因素虽然不能改变,但必须坚持定期体检。
那个”2“呢?
“2”是指2项检查。如果上面这8个问题占了3个以上,这些高危人群就要进一步检查。一个是查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另一个是查颈动脉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它在血液中积累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凝血过程,造成血栓。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犹如“火上浇油”,在导致脑卒中发生上有协同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增至近12倍。
颈动脉超声检查。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颈动脉就是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颈动脉血管壁上一旦有斑块形成,就会形成狭窄,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如果斑块脱落,随血液进入脑部阻塞脑动脉血管,会导致脑梗死,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导致失语、偏瘫等,严重者还会猝死。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危险因素判定标准:
1、高血压:(一)诊断标准:目前主要有诊室血压、动态血压2种方法。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即使血压低于/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SBP≥mmHg且舒张压DBP90mmHg定义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SBP<mmHg且舒张压DBP≥90mmHg定义为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2.通过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24小时平均血压≥/80mmHg;白天平均血压≥/85mmHg;夜间平均血压≥/70mmHg。(二)判定要点:1.医院诊断的。2.已确诊高血压病史的,需要询问病史多少年,是否规律口服药物,口服哪些药物,最高血压达到多少,平时血压能控制在多少。3.否认高血压病史的,建议追问是否测量过血压,在何处进行测量,血压具体数值,以进一步准确判断有无高血压病史。
2、糖尿病:(一)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必须依据静脉血糖测定。1.有糖尿病症状,伴有空腹血糖≥7.0mmol/L(mg/dl)或非空腹时间血糖>11.0mmol/L。2.如果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至少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非空腹时间血糖>11.0mmol/L。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mg/dl)(二)判定要点:1.医院诊断的。2.已确诊糖尿病病史的,需要询问病史多少年,何种方法治疗(口服药物/胰岛素),药物有哪些,最高血糖达到多少,平时血糖能控制在多少,是否发生过低血糖事件,有无并发症。3.否认糖尿病病史的,建议追问是否进行过血糖监测,具体方式方法及结果。
3、血脂异常:(一)诊断标准: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4种类型。总胆固醇≥6.22mmol/L(mg/dl),甘油三酯≥2.3mmol/L(mg/dl),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40mg/dl),低密度脂蛋白≥4.1mmol/L(mg/dl),其中一项或多项异常可诊断血脂异常。(二)判定要点:1.医院诊断的。2.已确诊血脂异常病史的,需要询问病史多少年,是否进行过干预及治疗,使用何种药物,服药是否规律,血脂监测情况、目前血脂水平等。3.否认血脂异常病史的,建议追问是否进行过血脂的检测,具体结果,3-6个月内检查结果正常的可以排除。
4、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体力活动不足):体育锻炼的标准:以每周运动≥3次、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30分钟;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1.中等体力劳动是指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2.重度体力劳动是指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5、吸烟:(一)主动吸烟: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者定义为吸烟者,可分为:1.经常吸烟者:每天吸卷烟1支以上,连续或累积6个月。2.偶尔吸烟者:介于经常吸烟和从未吸烟者之间。3.从未吸烟者。(二)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在1周内有1天以上的时间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每天累积至少15分钟。(三)戒烟者:是吸烟者在调查时已不再吸烟,并坚持6个月以上。(四)判定要点:1.是否吸烟,吸烟年数,每天多少支。2.如已戒烟,曾吸烟多少年,戒烟年限。3.被动吸烟者,被动吸烟的年限及频率。4.因某种原因(比如生病)短期不吸烟,无主观思想戒烟的,不能视为戒烟者。
6、房颤:(一)诊断: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后7天内自行或干预终止)、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7天),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永久性心房颤动(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类型,反映了患者和医生对于房颤的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如重新考虑节律控制,则按照长程持续性房颤处理)。(二)判定要点:1.症状、体征: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搏短绌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次/min,很少超过次/min。心率>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搏短绌。2.心电图特点: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绝对不规则的房颤波(f波),频率约~次/min;②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次/min之间。宽QRS波群伴极快速的心室率(大于次/min)提示存在房室旁道。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③QRS波群通常形态正常,但振幅并不一致;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增宽、畸形。3.存在房颤病史,病史多少年,是否进行过治疗,采用何种治疗,如口服药物则为何种药物,服药是否规律,是否进行监测等。4.无房颤病史,现场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可以判定。5.无病史者,应询问是否存在自主的心律不齐感,如有建议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7、肥胖: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轻体重:BMI18.5;健康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BMI=体重(kg)/身高2(m2)]。
8、脑卒中家族史:1.直系亲属(父母或者亲生兄弟姐妹)中发生过脑卒中。2.家族中父母、兄弟姐妹患何种脑卒中,诊断医疗机构级别及名称,是否行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转归如何。
欢迎
- 上一篇文章: 吃喝拉撒睡,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竟然也会带
- 下一篇文章: 中医穴位基本常识,不看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