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宣传日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

                            

今年的4月25日是第36个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众所周知,通过接种“牛痘”,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通过口服“糖丸”,使我国的“小儿麻痹”,这一致死率、致残率高的恶性传染病得到控制;通过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使新生儿破伤风、婴幼儿百日咳、白喉成为罕见疾病,也使儿童因病死亡率大幅下降。可以说,疫苗是人类与传染病长期斗争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传染病防控史上的里程碑。为了让每个儿童家长认识到接种疫苗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提高广大群众为孩子接种疫苗的自觉性,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在今年的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到来之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广大儿童家长科普一下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是应用传统方法或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由获得的微生物和微生物的蛋白、多糖或核酸等富含免疫原性的生物材料制成,用于预防、控制人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二、目前,我市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我国为保护儿童健康,免遭传入病侵袭,将许多疫苗以法定的形式安排免费接种。根据《疫苗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接种单位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免疫规划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接种这些疫苗全部免费接种,不收取任何接种费用。目前我市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划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以上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破伤风、白喉、麻疹、风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传染病的感染。

三、哪些疫苗需要收费

除以上疫苗之外,其他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四、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时,体内尚有少量母体传给的抗体,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其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婴儿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些疾病一旦感染就不可能完全治愈,甚至导致终生残疾、死亡,但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接种疫苗,以增强儿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希望广大儿童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五、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病原体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病原体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病原体的伤害。接种疫苗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抗原成分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六、不及时接种疫苗有什么后果?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免疫系统不断发育完善,同时体内的胎传抗体也会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我们制定科学的儿童免疫程序,强调及时接种疫苗,确保儿童各个阶段健康、茁壮成长。否则,就会增加儿童暴露传染病的机会,患病后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损失。近几年,石家庄市麻疹监测系统显示,麻疹病例大多是因为儿童没有及时接种麻疹疫苗而导致的,为此,提醒广大儿童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七、儿童应该到哪里接种疫苗?

医院产科接种室内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后续的疫苗接种应到居住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我市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设有接种门诊,为适龄儿童提供方便、可及的预防接种服务。

八、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在每种疫苗上市之前,都要经过科学地、严格地临床试验,最后得出接种几剂次、多大剂量、间隔多长时间可以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的结论。因此,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如卡介苗需要接种1剂,乙肝疫苗需要按照接种程序接种3剂,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需要按照接种程序完成4剂,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九、儿童在接种前、后其监护人要注意什么?

接种前儿童监护人应准备好预防接种证;如实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接种禁忌等情况。向医生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经医生认定没有接种禁忌症后方可接种。

孩子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后离开;回家后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置或就医。

十、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处理?

接种疫苗后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孩子会很安全,少数孩子会出现轻微发热反应,只要精心照料,多喂些开水,注意休息,一般在1—2天就会恢复。个别儿童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在24小时内冷敷,超过24小时热敷,每天5—6次。还有个别儿童出现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很少超过3—4天。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晕厥等,病情相对较重,需及时与接种门诊联系,医院给予对症治疗。

十一、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接种疫苗: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免疫缺陷、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发热的儿童暂缓接种。

患有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者禁止接种流脑、乙脑、百白破、白破和麻疹类疫苗。

十二、到哪里办理预防接种证?

目前,新生儿出生后,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监护人应当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如果不慎丢失,可到儿童居住地承担其预防接种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补证。

十三、家长要保存预防接种证吗?

疫苗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监护人应当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儿童凭接种证接种各种疫苗。预防接种证不但是儿童的一个健康档案,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一是凭证接种可以防止漏种、错种疫苗,确保接种安全有效;二是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查验预防接种证。因此,家长要妥善、长期保存预防接种证。

十四、为什么在儿童入托、入学时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疫苗管理法》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从年9月开始,我国对入托、入学的儿童实行查验预防接种证,这样既可以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又能发现漏种的疫苗并及时补种,还可以有效降低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在入托、入学时,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应当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十五、流动儿童也可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吗?

国家规定: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免疫服务的权利,流动儿童的家长可以凭预防接种证,到就近的预防接种门诊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疫苗。任何接种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流动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十六、为什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这么重视?

由于流动儿童存在着流动性大、难于管理等特点。而且流动儿童家长来自不同地域,其文化、经济和防病意识存在着差异,儿童的免疫水平也千差万别,尤其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流动儿童,很多疫苗不能及时接种,漏种的疫苗很多,成为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此,对于流动儿童,更要加强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为了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石家庄市政府在年6月1日出台了《石家庄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起了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牵头,公安、财政、教育、宣传等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成为预防接种的重中之重。

来源:石家庄市疾控

责编:崔清玉

原标题:《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细说儿童预防接种事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fhl/1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