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癫痫数年,病根却在心脏上专家
女孩从4岁起多次“癫痫”发作,服用药物效果不佳。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仔细分析,“揪”出了隐藏的病根——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遗传性心脏疾病。7月31日,医生为患儿成功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让这个“救命神器”时刻守护患儿的心跳。
小女孩多次晕厥,原以为是癫痫
没想到病根却在心脏上
小女孩晶晶(化名)家住孝感应城,今年快满8岁了。4岁那年,她将一颗糖果误吸进气管,猛咳了几声后就晕倒在地,家长第一时间送医抢救,方才转危为安。两年前,晶晶运动时再次晕厥,当时她脸色苍白,四肢瘫软,过了几分钟才自行苏醒。医院,晶晶因脑电图异常被拟诊断为癫痫。然而,抗癫痫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孩子断断续续又发病了好几次。几年来,父母带着医院,一直在服用药物,仍收效甚微。
去年,晶晶医院求诊。在多学科专家会诊中,心血管内科张勇主任医师在动态心电图中发现异常:晶晶的心跳有多形性的室性早搏信号,多集中在心率较快的时段,跟身体活动紧密相关。他判断,晶晶患的未必是普通癫痫,结合孩子以往的发病情况,他建议尽早做一个基因检测。
这个消息令父母一时难以接受,他们带着晶晶再度北上,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印证了张勇主任的猜想——晶晶患上了因CASQ2基因突变导致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型,这种罕见的遗传病会引发心源性晕厥,症状类似于“癫痫”。
装上“救命神器”,患儿收获正常心跳
带着诊断结果,晶晶医院心血管内科求助。张勇主任医师告诉他们,尽管现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治愈、逆转基因突变,但在体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若孩子出现恶性快速型心律失常,这个“救命神器”可以及时除颤,避免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若孩子心率过低,它也能发挥起搏作用。在ICD的保护下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晶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预防严重后果。
7月31日,手术正式开始。张勇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克服了血管细、皮下脂肪少、除颤器电池较大等难题,顺利将电极送入晶晶心腔,固定在室间隔中,同时预留足因生长发育而需要延长的线圈,保证所有装置均稳固牢靠,且不阻碍心脏的血流。
“ICD是心脏起搏器中的一种,之所以称它为‘救命神器’,是因为它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措施,能快速识别危机并自动放电进行除颤复律,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张勇主任介绍,近年来,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已成功为40余名严重心律失常患儿植入心内膜心脏起搏器,年龄最小的患儿仅2个月大。
孩子不明原因晕厥,需留意心脏问题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患病的孩子往往从幼年发病,表现出心源性晕厥的症状,多发作于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严重者有猝死的风险。”医院心血管内科张勇主任医师介绍,由于该病发病时会影响到脑部供血,患儿往往会出现晕厥、抽搐,极易被误诊为癫痫。
他提醒家长,若孩子出现疑似癫痫的症状,要注意排查心源性疾病。一旦确诊,需及时到心血管内科专科就诊,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记者:罗冰通讯员:官笑涵张祖国
编辑:王建
责编:夏天
编审:王俊
- 上一篇文章: 别大意,这些迹象说明孩子中暑啦伏天儿带
- 下一篇文章: 晨跑后突然倒地不起一小学生心跳2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