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执着一生坚守带你进入陈清海的国门
央广网厦门8月22日消息(记者郭婕妤通讯员付佳萍王莹)“海哥,入境前台报说有待处理事件,需要支援!”“海哥,这本证件帮忙确认下有没有问题。”“海哥,给我讲解下这个案件是怎么查获的吧!”
“收到!马上来!”在高崎机场边检执勤区域,来自出入境前台、执勤六队同事的声声呼唤从电话、对讲机中频频传来。只要是海哥执勤,大家都很安心,遇到不熟悉的证件、把握不准的案例,总在第一时间想起他。大家总是习惯叫执勤六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陈清海为“海哥”,不光是因为他的名字中带个“海”字,更是因为陈清海曾先后三次担任出入境审查官,有着“远渡重洋、漂洋过海”的驻外经历,同时也是对他二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钻研工作的一种敬佩。
活在“传闻”中的签证审查官
年伊始,恐怖主义笼罩下的阿富汗,战乱频发。而这时,陈清海已在中国驻阿富汗使馆担任签证审查官近4个月了。在阿富汗的每一个日子,他都能听见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此起彼伏的枪弹声。每每望向窗外,总是硝烟四起……
年9月,陈清海临危受命,作为第一批受公安部、外交部指派的出入境审查官前往阿富汗。接到任务时,他的儿子才出生不到几个月,心中虽有不舍,但自己对此项工作意义的清楚认识,以及妻子和家人的理解,使他带着福建先民长久以来的“敢冒风险,勇为人先”的精神,毅然决然踏上了只身赴阿的未知征程。当从香港转机阿富汗的阿利亚纳阿富汗航空公司的航班顺利落地时,陈清海意识到,在战争国家的日子,就要开始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当好这个审查官,把平时的边检工作前移,确保国家利益与国门安全。
在乘坐着中国驻阿富汗使领馆的车回驻地的途中,眼前发生的一切让陈清海记忆深刻。他回忆,“在喀布尔机场至使馆必经的马苏德广场路口,我看到一起严重自杀性汽车炸弹事件,6名外国士兵当场身亡。广场不远处有不少冒着黑烟的烟柱,轰鸣声伴随混乱群众围攻、大石砸车,令人不忍直视……”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陈清海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战乱,什么是危险。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阿富汗的常态,就在那一瞬间,陈清海对即将到来的工作充满敬畏。直到年4月的一天,陈清海亲身经历了一次生死。当天,他像往常一样在领事部开展签证审查工作,因坚持工作原则,正向当事人解释文件规定时,突然被当事人暴力袭击,导致头部、口鼻和胸腹多处受伤,一时间鲜血四溅,连上身口袋内的诺基亚手机也被打碎。他随即晕厥过去,医院进行紧急救治。经过医生数小时的包扎救治,陈清海转危为安。回国后,他却对自己的受伤只字未提。直到十年之后,同事从他的硬盘图库中找资料时,才偶然看到他负伤时的照片。当大家纷纷询问他伤情时,他笑盈盈地说:“身体早没事了!在阿富汗,危险无处不在,而且能在炮火硝烟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也不是谁都能有的经历!”
人们说,在阿富汗常驻,有“两苦”。一是心理苦,安全问题是驻阿富汗使馆外交官面临的最大挑战。频繁的恐怖爆炸、袭击活动,给审查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陈清海说,除了被暴民袭击,印象中危险的经历还有很多,炮火中生存的经历总是难忘。年6月26日,一枚汽车炸弹在阿富汗外交部与使馆之间引爆,距离他工作的领事部不足20米;年9月13日,塔利班对喀布尔使馆区发动武装袭击,一枚火箭弹在距离使馆宿舍区50米处引爆。二是生活苦,喀布尔水质差、沙尘多、时常断电,网络更是奢求。除了公务外出活动外,所有外交官与家属都只能在使馆内活动。“两点一线”,非常单调,十分艰苦。人们戏称,在阿富汗使馆常驻与监狱生活相同。很乏味的夜晚,陈清海总是抬头望望天,看看月亮,偶尔会给家人打个电话,听听乡音,并相约一起赏月,儿子也从咿呀学语到能与他对话,这时好像家人就在身边陪伴,也就不那么难熬。
整整多个日夜的执着,陈清海不辱使命,培养了更为开阔的格局观和情报意识。年12月,他结束外派任务,顺利归国,受到公安部表彰。、年,他再次接受外派,先后前往马来西亚、肯尼亚,继续担起签证审查官重任。阿富汗的经历并没有让他畏惧,他说,既然组织需要我,我就应该上!
分享满满“宝藏”的证研人
离开硝烟未尽的异国,回到熟悉的家乡,是陈清海选择扎根一线后的日常任务之一。重返证研岗位,陈清海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干着自己热爱的工作。看着陈清海干活时认真的脸庞,同事们总爱称呼他为“宝藏男孩”,因为在他身上,你总能不经意间发现一个又一个闪光点。
从年高崎站核审队组建至今的二十年里,陈清海一直坚守在“鉴证研判”的最前沿,通过知识和实践的不断沉淀和打磨,让自己不断丰满强大起来。他时常说,要善于在显微镜和文检仪里找答案。为了能采集好证件样本,他总是要尝试几十甚至上百遍的拍摄,才能挑选出满意的图片。在福建外来偷渡最为猖狂的那几年里,他第一时间收集口岸偷渡动态,埋头研究各类伪假证件的防伪点,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一招制敌”的真伪辨别方法推送给前台检查员,协助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在陈清海的不断努力和钻研下,在他踏入证研岗位的第四年,由他撰写的《浅谈97版护照的改进意见》获评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统调研报告一等奖,文中提到的新型防伪技术在新版护照制作中被采用。这次的获奖给了陈清海肯定和信心,更加坚定了他在证研岗位走下去的决心。年驻外工作归来,两年的短暂离开并没有消磨陈清海对证研的热情,结合海外经历和收集的基础资料,他撰写的文章在证件研究网和相关总站主页屡获专题推荐,对新形势下证件鉴别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现实指导作用。
陈清海所在的执勤六队,从最初建队时的4人,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扩大到现在的15人,始终以“方寸匠心,国门鉴魂”为队伍思想引领,迅速成为站里的精英队伍。这其中,少不了像陈清海这样的“老前辈”的辛苦付出。
“今天我们授课的内容是口岸形势分析和查缉要领,我是授课人陈清海……”作为高崎站唯一一位成为公安部公安类兼职教官的人,与他温文低调的形象不同的是,他的教学水平、工作能力、钻研精神却是“杠杠的”!他还是学员们争相抢夺的“明星老师”。为了把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他往往反复试讲、打磨授课方法。为了让授课课件更加活泼吸睛,他向队里的年轻同志请教。从简单的课件制作,到精品的课件诞生,都少不了他的点滴心血。就是这样一位富有责任心的人,凭借生动有趣的授课形式和富有亲和力的个人魅力,成为了厦门总站为数不多的部局级培训教官之一,并曾在公安部为出入境审查官讲授驻外使馆审查与证件鉴别类课程,在厦门总站出色地完成各类培训授课任务。作为队里的“智库”担当,陈清海根据时势设立课题,带着年轻人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匠心”“责任心”回到本质,都是陈清海的“初心”。“初心”是种子,在哪里播撒,都能长出参天大树。正如同事对他的评价:“他做什么都认真负责,主动学习钻研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一直是我们的榜样。”
对数字“锱铢必较”的守护者
年5月5日,在疫情期间某涉电诈网赌重点航班的首次复航检查中,高崎站精准预警、精确打击,成功查获和劝阻一批出境从事电诈网赌人员,打响了在国门一线堵截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第一枪”(以下简称“5·5事件”)。在这张成绩单的背后,少不了陈清海所在的“情报核查办”团队的精准研判。
这是大数据的时代,对于一个前十五年都在与证件打交道、埋头钻研的人而言,除巩固“老本”、学习新知之外,陈清海告诉自己,还得跟得上“潮流”、探得了前路。为解决“本领恐慌”,执勤日他常常12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不挪窝”。连着几年的不厌其烦,看书钻研,上手操作,在数据库里摸爬滚打。渐渐地,他成了大数据分析的好手。
作为高崎边检站“情报核查办”的负责人,自年以来,陈清海牵头负责福建偷渡高发地区的数据排查分析工作,数据超过万条,涉及14余万人。这些枯燥繁琐的数字,他却如数家珍。为了掌握一手查缉信息,他多方联系,确保核查数据的真实有效。“5·5事件”中,某航班复航时,陈清海在前一天的航班风险评估筛查时发现,这趟航班几乎满客,与其他航班旅客上座率不高,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随后,他带领情核办小组成员提前对航班信息数据进行精准研判,在未获任何外部线索的情况下,果断带领团队仔细排查,提前预警锁定十多名旅客为高风险旅客,为后续航班的查验部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陈清海以大数据为剑,优化数据模型战法,带领组员通力合作,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精准研判、巧妙施策,屡次查获重大案件。大家都说,海哥平时不显山不漏水,那么低调,但却经常能给人带来亮点和惊喜!年3月以来,境外输入性疫情复杂多变,防疫工作成为高崎口岸防控的重中之重。陈清海所在的执勤六队负责涉疫数据的排查和入境航班预警,旅客成分复杂、行程轨迹量大,查询时盯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常常让人眼花缭乱。陈清海主动提出设想,和同事共同构建疫情重点地区人员风评预警模型,不间断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员排查,及时预警涉疫风险,有效缓解了排查压力,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保护祖国和家乡人民的生命安全。
“5·5事件”后,涉电诈网赌的口岸查缉工作成为高崎站情报核查小组的常态。陈清海带领小组成员分析历年高崎口岸重点航班数据,积极想点子、献对策,为构建预警模型做准备、做测试。他常说:“数据的时代,防控、防疫要人力,更要技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更精确地预警涉疫人员,更全面地筑牢国门防线。”
- 上一篇文章: 宫外孕真的可以预防吗
- 下一篇文章: 闭经是女性的常见疾病,可以有很多因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