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太原机场大脑中枢塔台

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www.txbyjgh.com/

机坪塔台外观

飞机有序停入机位

机坪塔台内景

从今年10月底至年3月30日期间,太原机场执行冬春季航班计划。新航季,航线有所调整。作为机场“大脑中枢”的塔台,也迎来了更为繁忙的时段,因为飞机从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必须遵照从塔台发出的每一条指令。10月31日,记者获准走进神秘的机坪塔台,感受管制员忙碌的日常。

机坪“交警”

北斗初横,东方渐白。机坪管制频率里,此起彼伏的推出、开车申请划破了清晨的宁静,机场离港早高峰拉开序幕。

旅客进出机场T1航站楼时,总会留意到,西侧有一座高大的塔状建筑。这样的“塔”,在每一处机场都能见到。很多人好奇:它是做什么用的?

“机坪管制室涉及航空器运行和空防安全,除非受到邀请,否则机场内部工作人员都无法进入。”履行严格手续后,记者跟随山西航产集团的工作人员,步入其中。对方介绍,其实在太原机场,有两座塔台,一座是机坪塔台,负责机坪上飞机的运行指挥;另一座是遥遥相望的空管塔台,负责飞机的起降指挥。

先搭乘电梯到达“塔”的中段,再沿着螺旋状的台阶,才能来到最顶端。这里是管制大厅,塔台的“大脑”。为避免影响指挥工作和设备运行,手机等电子设备不允许带入管制大厅,记者按照规定交出了手机。

“欢迎!我们这里,地方不大,责任不小!”机坪管制室主管郭志辰笑着打过招呼,简明扼要介绍了这里的岗位工作职责:“飞机何时推出、何时启动发动机、沿哪条路线滑行,以及先后排序等,都是这里说了算。每一位管制员,就像机坪上的交警。”

度俯瞰

这里,是一个圆形的房间,距离地面38.5米。透过全景玻璃窗,机坪区域和机场跑道一览无余。窗内,安装了两层航空遮阳帘,遮阳帘如同薄翼,透过遮阳帘看窗外的太阳毫不刺眼且视野清晰,如同“戴了墨镜”。

几名管制员紧盯着窗外,头戴耳机并不时摁压发话器,与飞行员讲着外人不太懂的专业术语。这里,成百上千条信息实时更新,管制员们紧盯屏幕、手指翻飞,鼠标声、电话声与机组无线电通话声交织在一起,汇成机坪塔台“交响乐”。

“太原机坪,东方,A6脱离,B3-C外等待,听你指挥。”“东方,你好,太原机坪,B3跟随引导车,停机位,到位报告。”此时,一架东方航空的飞机落地后正在驶入停机坪。管制大厅内,一名管制员与机组在电波中简短对话。

几分钟后,机组报告:“东方,到位了,再见!”很顺利,管制员面露微笑。

主管郭志辰在一旁介绍,太原机场现有54个停机位,日均航班起降量最高可达架次。这意味着,机坪资源需要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这个重任,全都落在了机坪管制员的肩头。

记者注意到,管制员的手边,放着望远镜。原来,跑道全长0米,宽45米。机坪面积约40万平方米,相当于57个标准足球场。这么大的范围,想要看清远处,有时要借助工具。

抬头可见,上方还挂着一排显示屏,通过各个角度的摄像头,实时捕捉着地面上的每一个细节。毫不夸张地说,待在这间小屋里,可知晓机坪上的所有事。

“一心多用”

落地的飞机进入停机坪,准备离港的飞机申请推出、开车、滑行都离不开机坪管制员一条又一条的指令。

每个小时,有近百条指令从这里下达。在航班高峰期,所有飞机都需要排队等候,听“令”而动。“能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秘诀就是一个‘熟’字,对各类规章熟、对管制指令熟、对各类事件的处置流程熟,这样在指挥的时候就不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能够立刻发出正确的指令。”主管郭志辰说:“我们时常说做事不能分心,但是在机坪塔台就是要‘一心二用’,甚至是‘一心多用’,综合研判各类因素,才能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发出准确安全的指令,才能更好地提高航空器机坪运行效率。”

记者了解到,管制员得练就迅速反应的本事。一旦进入工作状态,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保持良好的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因工作负荷较重,难免让人产生疲劳。为此,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保证管制员的休息期在30分钟以上。

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郭志辰一边望向窗外,“没有飞机运行的时候也要密切监控机坪动态,防止无关车辆、人员甚至小动物进入。”他解释,飞机进入机坪后,发动机仍在运转,即使是道面上一颗小石子也有被吸入的可能,造成发动机的损伤。一旦发现异常,管制员会立即发出指令,通知场务人员处理。

冷静处理

“PANPAN”,这个专业术语,意味着航班遇到了紧急情况。

有一次,天津飞往成都的奥凯航空,机上一名小孩突发晕厥。随即该航班宣布进入“PANPAN”状态。闻讯,管制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信息通报相关单位。同时,迅速制订了最优的“生命通道”方案,以便航班落地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停机位。随后,管制员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zl/1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