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晕倒警惕血管迷走性晕厥

  而立之年的小张在一家外企上班,前不久在上班途中因突发晕厥不幸摔倒,导致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严重颅脑损伤,医院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小张讲,他7岁时就曾发生过晕厥,意识丧失约2~3分钟。后来,每2~3年发作1次。医院就医,但是脑电图、头颅CT、核磁以及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因而也未接受特殊治疗。此次发病后,先在神经科对头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内科。一系列检查发现,倾斜试验检查结果呈阳性,于是医生按照“血管迷走性晕厥”,给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病症缓解。

  直立倾斜试验解决诊断难题   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发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如能警觉此先兆而及时躺下,可缓解或消失。发病初时心跳常加快,血压尚可维持,以后心跳减慢,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故脉压差缩小。当收缩压下降至80mmHg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数秒或数分钟,少数患者可伴有尿失禁,醒后可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持续1~2天症状消失。发作时查体可见血压下降、心跳缓慢、瞳孔扩大等体征。发作期间常无阳性体征。可被误诊为癫痫。高温、通风不良、劳累及各种慢性疾病可诱发本病。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一直是临床的一道难题,并且常常没有明确的结果。直立倾斜试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阳性反应为试验中患者由卧位改立位倾斜后发生晕厥伴血压明显下降或心率下降。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有人认为抑制性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是由于迷走神经介导的,而阻力血管扩张和容量血管收缩引起的低血压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结果。

  积极治疗减少晕厥和外伤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的目标是要减少严重晕厥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减少外伤。研究显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0,患者心脏大都正常,无猝死报道。但由晕厥引起的摔伤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晕厥的发生。   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由某些因素触发,有些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发作。因此首先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尽量避免触发因素,尽量停用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一旦发生晕厥前驱症状时,患者要立刻平躺,既可避免外伤也能防止晕厥的发生。   药物治疗中,可用到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氟氢可的松、血管收缩药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已经有很多年,研究证实,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年龄大于42岁的部分患者有效。在非对照研究中,氟氢可的松对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是有效的。   手术治疗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观察到,大约有1/3的患者在晕厥时有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对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防止晕厥发生。应用频率应答性双腔起搏器比较理想,但由于目前缺乏临床随机试验和充分的证据证实,因此起搏器植入不作为首选治疗。   此外也可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左心房迷走神经节丛消融给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给频繁发作、症状严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经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可能成为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还有心理治疗,对于那些容易受情绪刺激诱发的患者可能有效。









































甘露聚糖肽 说明书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zl/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