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这5个时间段,心脏最脆弱家有老
本文专家:
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李静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文娴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肖国胜博士
医院心脏科主任顾宁
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李庆雯博士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会在凌晨或清晨这段时间里发病,严重时会夺人性命。事实上,心脏有5个“魔鬼时刻”,一定要当心!
1.狼吞虎咽后人在吃饭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张压(低压)降低,大约持续30~分钟。
吃饭对心脏影响的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有关,食量越大影响越显著。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则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等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护心攻略①吃饭要细嚼慢咽,以“不饿”为主要目标,当有“饱感”则证明饮食已过量。
②对于吃饭过快导致的心慌等症状,可以停止进食,坐下休息,观察症状变化,通常过一会儿能逐渐好转。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诊治。
2.用力大便时因为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
特别是对于脑卒中后和有心脏病的病人,因便秘屏气用力排便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突然发作,像坐在马桶上心脑疾病突然发作致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护心攻略①清早起床后,一杯温热的开水或牛奶,都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②可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蠕动。
③平时应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果蔬,多喝水。必要时还可以服用一些缓泻药物,帮助排便。
④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跟排便“较劲”,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在上厕所之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应该带上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
3.忍受不良情绪时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的公共卫生与人口健康研究所的学者发现,在丧偶后的最初几周内,人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会上升。有人对正在暴怒者的心脏进行过测试,发现这时心跳急剧加快,有的还变得不规律。
护心攻略①当不良情绪产生时,应当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千万别闷在心里。如果十分痛苦,最好哭出来。
②可适当地进行一些锻炼,如养鱼、种花、散步、做保健操等,也对舒缓情绪有帮助。
4.剧烈运动后运动性猝死常常猝不及防,往往发生在既往健康没有明确心脏病史的人身上。运动性猝死主要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满足运动时机体的生理需要。这有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紊乱,从而容易出现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护心攻略①要学会自己监测脉搏,用手指按住手腕处的动脉,每分钟适宜脉搏为(-年龄)次以下。
②若在跑步过程中突然觉得胸闷心痛、憋气严重,就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一定先把跑步速度降下来,看看是否有所改善;如果还是没有好转,及时就医,避免悲剧的发生。
5.早晨6~9点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对名心脏病患者调查后发现,在一天中,上午6至9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往往会在上午9时左右发生。此时段发作的非致命性心脏病比晚上11时发作的心脏病多3倍左右。这个现象被又被称为心血管事件的“晨峰现象”。
护心攻略在早晨起床时要掌握好“3个半”,这样至少可使1/2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发生意外或猝死:
①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
②再在床上坐半分钟;
③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
保护心脏谨遵“黄金法则”这些年,因为心脏疾病导致猝死的报道时有发生,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何猝死高发?而面对身边的人突然倒地、心跳骤停,除了惊慌失措、拼命呼救,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
眼下正值凉爽的秋季,这个时节人们的心脏最容易出毛病,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天气转凉后,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加大了心血管负担,这些都会导致冠心病复发甚至急性心梗发作。
笔者了解到,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多种病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近年来,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增高。即使突发心肌梗死后,医治及时挽回了生命,但部分心肌坏死,心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虽然手术开通闭塞血管,但动脉的粥样硬化过程难以逆转,药物就将伴随其一辈子了。
心梗中青年发病逐年增多
专家表示,心梗的日趋年轻化与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持续熬夜、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嗜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心梗发病时常有典型表现,市民要小心提防。比如胸前区出现压榨样痛或闷胀感、牙痛、上腹痛、左肩痛等,持续时间可达半小时以上,患者常出现濒死感,或者大汗淋漓、呕吐、气促、晕厥、心悸等症状。部分病人在心梗发病前一段时间,常反复出现短暂性胸痛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
该如何早期识别心梗和做好预防?专家提醒中青年人,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的平和;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黏度增加及血栓形成。除此之外,医院体检,做到防患于未然。一般来说,30岁以上市民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若检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则可以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抓住抢救“黄金4分钟”
专家提醒,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之后,大脑功能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受损。只有“人人参与”,才能让猝死的防治工作取得质的飞跃,形成“人人会救,人人能获救”的格局。
首先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其次,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可以通过叫、推,或查看有无呼吸、脉搏;第三,呼救和报警;第四,进行正确的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双乳头连线的中间,频率至少为每分钟次,深度至少为5厘米,注意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双手重叠,按压稳定有规律,下压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第五,清理口腔中的异物,让病人仰头,使口腔、咽喉轴呈直线,保持气道通畅;第六,人工呼吸,平静呼吸使之胸廓抬起即可,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比2,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
来源:健康时报
赞赏
长按
- 上一篇文章: 腹泻和便秘,本是两种病,中医却用一个穴位
- 下一篇文章: 春运列车上演危情,天使助力高危宫外孕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