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每个热到昏厥的人,都需要这份
三伏天到来后,全国各地开启了“火炉”模式,多地出现40℃以上的高温。
当温度超过32℃、湿度超过70%时,就需要预防中暑了。小编今天就“趁热”跟你说说,怎么补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暑漏洞”,安全度过高温天。
高温天,室内也不太“安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天气太热时,就应该窝在家里。然而调查显示,半数中暑发生在室内。
空气不流通易中暑
室内相对湿度高,如果空气不流通,汗液难以蒸发,不利于身体散热,老人的发汗机能退化,在室内更容易中暑。
空调温度低也会中暑
空调为我们带来凉爽,但长时间待在温度低于26℃的房间,会降低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更容易中暑。
突然走出空调房,并长时间待在高温的户外环境,可能会出现发热、胸闷、腹胀、口渴、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
从炎热的户外回到屋里,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会出现怕冷、发热、腹痛吐泻、无汗、胸闷、舌苔白腻等症状,这也是一种中暑表现,中医称为“阴暑”。
中暑最易盯上7类人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中暑,这个夏天要当心了。
1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2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这类药物包括利尿类的降压药,含“麻”的感冒药,硫酸镁、果导片等导泻药,以及胃复安等肠胃药。
3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4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5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治中暑,对症找“解药”
大热天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就要当心是中暑。通过症状,可判断中暑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救治措施。
先兆中暑
高温时,出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
此时必须赶紧多喝水,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般症状可自行消除。
轻度中暑
除了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还出现体温>38.5℃,心跳增快,就已经是轻度中暑了。此时再用休息、喝水的方法,没那么容易恢复,医院治疗。
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时,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出现问题,一般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甚至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起猝死,此时应立刻拨打,同时帮助中暑者快速降温。
首先,将中暑者移到荫凉处,脱掉外衣;然后向其全身洒水,或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打开空调或用电风扇降温,身体若被吹干,要继续喷水,反复进行,尽量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如果中暑者没有昏迷,可适当补充水分;如果出现呕吐现象,要让患者侧卧,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修水政府网- 上一篇文章: 男票的这些套路,简直害惨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