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后这5个退烧误区妈妈一定要
小宝宝会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冒发烧。但发热本身作为一个症状,其背后的因素是很多的,不同的疾病导致的发热,预后程度肯定不一样。
有时候宝宝热度比较高,但疾病本身预后良好,那么注意好发热的处理,问题不会太大;有时候宝宝温度并不高,但背后的疾病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那么仅从体温来判断很容易耽误事情。
比起高烧,其实有时候医生对于那些“烧不出来”的宝宝更担心,因为发热本身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所以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
小宝宝由于自身特点,有时候很容易高烧,但精神状态却很好,能吃能睡,这种高热并不见得就很可怕。但有些体弱多病的小宝宝,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太孱弱,即便被病原体入侵,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势”,这种宝宝可能已经出现严重感染,体温却并不高,甚至完全“烧不起来”。但这种“烧不起来”的情况,其实却更加危险,也更严重。
虽然医生和媒体都宣传过多次,许多爸妈仍然担心发热会伤到宝宝的脑子,甚至有人言之凿凿,“我同事/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就是发热,结果后来开始出现癫痫,可不是伤了脑子吗?”
但是医生解释说,这首先还是得看发热的原因,比如有些宝宝的发热并不是普通感冒引起,而是病毒性脑炎这一类疾病导致,像脑炎这样的疾病本身就容易带来神经系统的损伤,如果要说“伤脑”那就是疾病本身的伤害,和发热倒不是直接相关。
很多家长看着宝宝发烧心疼的不行,孩子还那么小,生病了哇哇大哭,那得多不舒服……于是各种各样的退烧方法都来了,只要是听说对孩子好的,家长就盲目的去使用,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宝宝退烧的误区。
误区1.捂汗
很多家长在宝宝发烧时,会采用“捂汗”的方式降温,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穿很多衣服,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正确做法应该是,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2.一发烧马上吃退烧药
为了怕宝宝发烧烧坏脑子,很多家长一发现宝宝发烧,就给他吃退烧药,吃药不见退烧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这其实也是不对的。一般来说,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时都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
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最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误区3.宝宝发烧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
有些家长担心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进行的判断,或者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即使宝宝体温很高也不做处理,医院排队看急诊,等医生诊断,但这样往往会延误病情。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误区4.宝宝发烧不能洗澡
有的家长担心洗澡时孩子着凉(特别是在冬天),让病情加重,于是宝宝发烧时坚决不给宝宝洗澡。事实上,宝宝发烧时用温水洗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
家长要注意,在用温水给宝宝洗澡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误区5.宝宝发烧采用物理方式酒精降温法
当发现宝宝发烧后,千万不要采用酒精降温这种办法。这很容易造成宝宝酒精中毒,而且用酒精擦拭只能把体表的温度降下来,但是体内的热无法散发出来,会越积越多,更危险。所以一定不要用酒精降温的方法。
看了以上这些不正确的方式,家长们可要记住了,以后千万别再继续了,为了宝宝更健康,我们要采用更合理的方式为宝宝治疗,可别因为心急反而做错了事。
网友:我家宝宝发烧了,请问怎么样能让他快点退烧?
婴儿发热依据病原体不同会出现反复体温升降,请遵医嘱服药。在家保持空气流通、散热、及时擦汗、换掉汗湿的衣服,补充水分。观察孩子精神状态。
网友:小孩子发烧,用推拿的方法辅助退烧,是怎么做呢?
一般来说,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最好是多喝开水,多休息,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如果是支气管感染,可以用补肺经、清肺经的方法。
济幼堂|推广中医小儿推拿知识,护理宝宝好帮手!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宝宝感冒发烧的十大谣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