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的急救标配,关于救命神器AE
“很多猝死是可以挽回的。”12月26日,在国家卫健委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艺人高以翔录节目猝死事件,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吕传柱这样回应道。
吕传柱表示,猝死的预防,一方面需要每个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适量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则需要相关部门保障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公众普及以及公众场所AED的投放。
那么,什么是AED?它的作用是什么?配备状况如何?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展开调查。
北京西站地下二层的智能急救站内,配备了AED等急救用品。
把握“黄金4分钟”
术器配合更能救命
“如果自己的生命发生了意外,我们是没办法进行自救的,只能等待身边的人来救援。因此,只有心脏骤停急救知识得到了普及,人们在危急时刻才能会救人、敢救人,自己亦有可能被救。”庄清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在一次赛事中,他亲身经历了身边人猝死事件的发生,从那之后,他开始重视此类事件,成为了一名急救志愿者。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超过5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约有例患者因猝死离世,其中约90%医院以外的公共区域。
“猝死的原因大多是心脏疾病发作,当我们发现有人突然晕厥倒地后,需要评估其是否属于‘三无’人口。‘三无’即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如果符合条件,就需要立刻开展急救行动。”江苏省扬州市急救中心科普宣传员陆继妹说,心脏骤停起病疾速且病情危重,专业救援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现场自救互救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以等待专业救援力量到来。
“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重要的是如何进行解救。”辰邦急救市场运营总监马鑫说,如果公众有足够的自救互救能力,当人们发生心脏骤停时,就能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
对于心脏骤停,最常用的急救方法是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术,它是全世界公认的“救命第一要术”。但心肺复苏有“黄金4分钟”的治疗窗口期,每延迟一分钟,救助率就减少7%-10%;超过4分钟,患者的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10分钟后几乎没有救助成功的可能。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心脏骤停急救中不可或缺的“救命神器”。据介绍,遇到有心脏骤停情况发生时,人们配合使用心肺复苏术和AED,可使抢救成功的概率达到70%。
江苏省扬州市急救中心科普宣传员向小学生传授心肺复苏方法。
我国公众场所AED数量、
密度仍有巨大缺口
“在心脏骤停急救时,虽然心肺复苏术配合AED使用也会有小概率施救失败,但不用AED是很难把人救活的。AED设备的普及是急救事业继续发展第一步,人人会用,人人有的用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马鑫说。
如今,AED已成为国内大型马拉松赛事的标配,但在日常生活的城市公众服务空间内,AED的数量、密度仍有巨大缺口。据介绍,“黄金4分钟”的存在,意味着AED要在4分钟之内能够送到,这也意味着,至少每米就要配备一台AED。而相关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日本每10万人有台AED,而我国每10万人不到0.1台。
记者在北京市东五环区域用百度地图APP搜索“AED”,共找到41条结果;用高德地图搜索“AED”,共找到18条结果。随后,记者又在
- 上一篇文章: 过年连喝7天酒小伙喝成肾衰竭,专家过年期
- 下一篇文章: 紧急提醒这2种感冒药不要再吃了快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