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晕厥,医生怎么劝都不住院为什么
昨天看到一个朋友发的一个病例,感觉感触颇多。先来看看病例吧!
男性,78岁,平均大概3-5天晕厥一次,大部分都是走路活动时候晕厥,医院做头颅CT检查期间时候突然晕厥,做了头颅CT有头皮下血肿,给患者家属沟通高度可能是冠脉病变引起的心源性晕厥。但家属却不这么认为,非说自己家老人是脑子引起的,不同意做心脏的相关检查,更不同意住院。同行最后无奈的一句“佛度有缘人”真的透露了最大的无奈。
在医生判断和家属判断中,我肯定愿意更相信医生,即便医生已经明确了这个患者晕厥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方案,但家属的疑虑和不信任,却让病人最后没有住院。
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人学。它不仅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和治疗疾病,也需要我们理解和关怀每一个作为人的患者。在这个病例中,医生已经尽其所能,用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然而,这个判断并未被家属接受。这让我们思考,家属和医生之间的信任,为何如此脆弱?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往往建立在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医生需要用病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而家属需要理性地接受和理解这些信息。但社会大环境中,信任危机导致各个行业都缺乏信任,这同样在医患关系中越来越明显。
医院时就带着不信任和质疑,唯恐医生把自己家人当不正当获利的工具?而医生从患者来就开始不断考量,这个家属会不会闹事?这样的医患关系,最终伤感的肯定是双方。
即便医生中的确有很多居心叵测的坏蛋,但就好像“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描述一样,所有医生都愿意让自己的病人康复而不是死亡。即便这个医生再坏,他也不愿意自己的患者最后结局很坏。
所以,我更愿意让患者拿出更大的信任。毕竟面对专业问题,患者能够了解的只是皮毛。面对疾病时,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可能都是最佳的救治时机。如果带着质疑,你可能失去的则是最宝贵的救治时间和机会。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属的疑虑和不安往往是由于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亲人的深深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而不是指责和疏离。
医生需要努力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建立对医生的信任,但这种东西是相互的。虽然互相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属的观念和医生的判断可能会产生冲突。但我们必须记住,所有的决定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缺失,而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怎么崩塌的?需要医患共同去思考!
只有信任,才能避免只是"佛度有缘人"!
#安阳头条#- 上一篇文章: 男子就医晕厥倒地医生黄金4分钟生死时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