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沉迷于王者荣耀的李东垣

导读

今天讲一个李东垣的医案。

1

脸红可能也是病

有一天,参政大人请李东垣老师去看病。参政这个官可不小——全称叫参知政事,是宋、金时期的要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副总理)。

别管官多大,该生病一样生病。这位参政大人六十多岁了,脸看上去特别红,还是深红的那种,就像刚刚喝酒了一样。

这面色发红,也不能说一定是病啊,关公也是红脸嘛。李东垣就问参政大人,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参政还没开口,东垣大神仔细一看,就发现不对劲了。

参政老爷爷说,这段时间,他看不清东西,而且还头晕,就像在云里雾里的那种感觉。(病面颜郁赤,若饮酒状,痰稠黏,时眩晕,如在风云中,又加目视不明。)

李东垣给老大爷把了脉,发现他的两只手寸脉很洪大(热),但是尺脉很细,也没力气(寒)。这是很典型的上热下寒的表现。(李诊两脉洪大、尺弦细无力,此上热下寒明矣。)

这点也不难理解,体内有热,气血运行必然会亢奋,脉搏就会跳的很粗大;体寒的时候,血流不动,连血管都变细,摸起来就像一根线一样。

上热下寒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有的人膝关节以下常年冰凉,但是天热的时候上身还是会大汗淋漓。或者有时候感觉手凉脚凉,女性朋友们还有痛经宫寒,很难过,总这样也不是个事儿啊,找个大夫开点温补的药吧,哎妈呀,不行,吃一点补药就上火,牙龈肿痛,脸上长痘。不但人参鹿茸不敢吃,就连羊肉这些热性的食物也不敢碰。这也是上热下寒。

那么,参政大人脸红痰多,头晕眼花,看来这个“上热”热得不轻。咋办呢?用点寒凉的药会不会好点?

2

放血疗法

李东垣说:NO。因为患者年事已高,身体比较弱,怕承受不住寒凉药。再说患者是面红、头晕不假,但是可并没有着凉受风,也没有高烧不退呀,所以用药肯定要慎重一些。

(欲药之寒凉,为年高气弱不任。)

那应该怎么办呢?李东垣想到了老师张元素。

那么,张元素说的意思,肯定不是让咱们直接射参政大人,其实指的就是很常见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刺血疗法。就是用针在病变的部位,或者相应的穴位刺啊刺啊刺,排出来里面的淤血或者毒素,达到治病的效果。(记先师所论,凡治上焦、譬犹鸟集高巅,射而取之。)

老大爷被刺的部位叫“巅前眉际”,书虫也请教了几位老师,大致认为应该是下图的位置。为什么在这里动手李东垣没讲,但应该是他验证过有效的部位,这里供大家参考。

这张图大家可以保存下,找头部穴位的时候用。

书虫查了下,这张案例图的位置很接近。

刺血的手法一定要快,下手慢了,皮肤是有韧性的,可能根本就扎不出血,而且患者也会很痛。李东垣刺了二十多下,流出来二合紫黑色的血(约为毫升),参政大人立刻就感觉头晕缓解了很多,而且眼睛也看得清了。(即以三棱针,于巅前眉际,疾刺二十余,出紫黑血约二合许,时觉头目清利,诸苦皆去,自后不复作。)

3

还有几个不错的穴位

对于刺血疗法的效果,书虫见到的实例也不少,在血海穴、膈腧穴放血,对皮肤病效果不错;少商穴放血对慢性扁桃体炎也有一定缓解。耳尖放血对麦粒肿见效也很快,可以一试。

耳尖放血对麦粒肿效果很不错哦

血海穴

1.治疮疡——本穴可以清血利湿,治血液中血浊血毒血热引起的疮疡。

2.治血疾病——凡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

3.治皮肤瘙痒——血虚、血躁,血稠引起的皮肤瘙痒。

4.治荨麻疹——主要针对风寒外侵肌表引发的皮肤丘疹。

5.治疗腹股沟湿疹——病因多为湿热下注,本穴可利湿清热。

6.治疗阴囊湿疹和股癣——可采用放血疗法,配合拔罐。

血海这个穴位,名字听着吓人,其实这个穴位放血的话,并不会出飚血的现象哈。

膈腧穴

被称为“血会”,就像一个省有省会一样,膈腧穴主要针对的就是血液疾病。常用于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皮肤瘙痒等。

膈腧是书虫一直很推崇的穴位,因为也是亲眼见到,老师给一个湿疹久治不愈的患者,膈腧放血后,迅速好转。

少商穴

有清肺利咽,开窍醒神的效果。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昏厥、发热。

打嗝时,用拇指按压少商,以感觉酸痛为度,持续半分钟,即可止嗝。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时,在少商处放几滴血,可有效缓解症状。

这个见效很快,但是放血缓解症状后,还要进一步治疗哦~

4

东垣老师,赶紧回去写书吧~

温馨提示:请不要让您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

↓↓↓戳阅读原文,报名咨询系统的中医调理课程

多多分享,是对书虫最大的鼓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by/1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