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例59服中药后反复晕厥
患者,男性,73岁,主因“间断发作晕厥4个月”于年6月10日入院。患者年2月8日9:00进食中药后感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障碍及言语不利。11:20小便过程中突发晕厥,约20分钟后苏醒,期间有大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急救人员到达后测血压50/40mmHg,予升压治疗后送我院急诊室。入院查体血压/84mmHg,仍意识模糊,无法交流,查血糖5.2mmol/L,D-二聚体正常范围。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灶,脑白质病。心电图示紊乱性心律失常(见图60-1)。心肌标志物示CK-MB22.4ng/ml,MYOng/ml,TnI正常。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冠脉造影示:2支病变,前降支近端40~50%*30mm狭窄,中段完全闭塞,D1开口80%狭窄;右冠近段50%×15mm狭窄。考虑前降支病变系慢性闭塞,未干预。2月19日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无低血压现象,查床旁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重模糊,心影增大。超声心动未见异常。血气分析及肝肾功能化验均正常。住院期间患者未再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4天后出院。2天前自服中药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约半小时后自行缓解,入院当天9点服汤药后1小时出现呕吐,肢体麻木,流涎,随之意识丧失,来诊。
图60-1心电图示紊乱性心律失常
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平时未规律监测血压。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父亲61岁时,于小便时突发晕厥,并不治死亡(具体不详)。母亲61岁时在小便中摔倒,几日后去世,具体不详。
入院查体:血压96/75mmHg,脉搏76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体温36℃,指端血氧饱和度%。昏迷,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心、腹部查体无异常体征。双侧巴氏征阴性。
急诊辅助检查:头颅CT及胸片均较上次无明显变化。床旁腹部超声:脂肪肝,肠管胀气。血常规:WBC10.86×/,NE83.3%,HGBg/L,PLT×/。尿RT:酮体微量,潜血中量,胆红素少量,蛋白=3.0,比重1.。心肌标志物:MYOng/ml,CK-MB、TnI阴性。BNP、DIC正常范围。血气分析:pH7.,PCO.8mmHg,PO.9mmHg,lac3.4mmol/L,BE-0.7mmol/L,HCO3-23mmol/L。血糖6.26mmol/L,CRE,转氨酶及电解质正常。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患者主诉为反复晕厥,关于晕厥的定义及分类,在例1中已经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再重复。
晕厥是急诊病人常见的来诊原因,因其病因涉及范围广,轻者如神经反射性晕厥常不需要特殊的急诊处理,重者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宫外孕等则可能危及生命,需快速识别并进行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如何准确识别高危病人是急诊处置的关键,正如我科前主任楼滨城教授所言:急诊处理晕厥病人,就是要识别出哪些病人是要死的。关于如何识别高危的晕厥病人,楼教授总结以下几点:①年龄:>45岁为高危,60岁以上者要格外重视。②有无心脏病史:既往有心脏病史者为高危。③有无先兆:晕厥前有头晕、恶心等先兆往往提示为神经反射性晕厥,无先兆者应重视。但也不绝对,应视具体情况而定。④体位:站立位多提示为神经反射性晕厥,如病人在坐位或卧位出现晕厥,应重视。如老年人在站立位出现晕厥,应检查有无双侧颈动脉狭窄。⑤与运动的关系:如为运动后诱发晕厥,多提示心源性晕厥,需重视。⑥家族史:有家族史者为高危,多为心源性晕厥。⑦如晕厥恢复,其伴随症状仍持续,如胸闷、胸痛、腹痛等,应视为高危,要重视。
此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晕厥与体位无关,晕厥恢复后仍存在低血压,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应视为高危病人,晕厥原因首先考虑心源性。患者晕厥反复发生,无胸痛、胸闷,心电图无典型心梗动态演变,心肌标志物阴性,4个月前行冠脉造影未发现急性冠脉缺血证据,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其他心脏结构异常,目前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患者晕厥反复发作,心电图有心律失常的表现,提示晕厥可能由心律失常导致。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原因是什么?
以上病例让您想到了什么?
病例答案将于明天公布,敬请
- 上一篇文章: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牙痛晕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