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男子胸痛驾车就医,突然倒地这些致命错
“医生,快点,有人晕倒了。”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成都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在医院一墙之隔的院外停车场,心脏骤停。幸运的是,被一名保安及时发现。
当时,该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听到保安求救后,立马迅速跑往现场。
当医护到达现场后,立即跪地对病人进行了急救,好在经过有效按压,病人的心脏传来了波动。
(图源:rf非新闻图片)
待病人意识稍恢复后,医护马上帮他联系家人,并送上急诊科推车,继续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据病人家属介绍,病人50多岁,因胸口痛医院就医,谁知刚刚停好车后没走几步,就经历了这惊魂一幕。医院近,患者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进入盛夏,气温逐步攀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特别容易发生意外猝倒。
意外猝倒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中暑、低血糖、高血压等等,但是心梗是较为凶险的一种,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酷夏,正值心梗的高发期!
心梗急救,更是要争分夺秒,早一分钟救治,就多一分希望。
所以,今天我们邀请到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欧登科医生再来讲讲关于“心梗”的科普知识。
一、警惕!
酷热夏季也是心梗的高发期
一般冬季寒冷为心梗高发期,但心梗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酷热的夏季,部分病人出汗较多,血液浓缩,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可能是诱发心梗的重要原因。
另外,因为夏季开空调,室内外温度差较大,部分人又爱喝冷饮、吃冷食,在反复的冷热刺激下,也容易诱发心梗。
那么,夏季远离心梗,应远离哪些危险做法?
欧登科医生表示:冠心病病人在酷热的夏天应多喝水(合并严重心衰及严重肾功能减退除外),稀释血液,同时避免过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等(此前媒体报道:杭州50岁男子,吃了一根棒冰后突发心梗,原因在于夏天大量喝冷饮会致使血管突然收缩,诱发心梗)。
二、在心梗面前,
这些致命的错误别再犯了!
心梗发生了,就是和时间赛跑,走错一步,就可能抱憾终生。
这两个关于心梗的血的教训,每个人都应该牢记!
案例一:张先生,51岁,胸痛2小时后到家附近的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
医生建议他们赶紧乘坐医院抢救,家人不听劝告,自己开私家车送院,途中病人突然发生室颤,不幸死亡。
案例二:日前,武汉,27岁的小李因胸痛且伴有两侧牙痛,独自就医。医生发现此为心梗表现,赶紧电话将他叫回,会诊后判断需进行急诊手术。小李到诊室外打电话,20分钟迟迟未归。医生四处找寻,再次电话将他“拽回”。小李返回诊室1分钟,便猝然栽倒,所幸抢救及时脱离危险。
(图片来源:
央视新闻)40岁以上人群,发生急性严重胸痛均应该警惕心梗的发生,应该在家人陪同下尽快就医,不建议单独就医甚至单独开车就医,因为心梗发生时应该保持安静休息,降低心肌耗氧,减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单独就医跑上跑下会加重病情,且一旦路途中发生病情加重如晕厥、猝死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此外,当急性心梗发生了,最好能在90分钟之内开通血管,尽快恢复心肌。但现实中,有很多患者和家属会因为各种原因犹豫迟疑,耽误手术时间。“及时确诊、及时开通导致心梗的‘犯罪血管’,是降低并发症及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的关键。”欧登科医生说到。
三、心梗来袭前,很多人并没有征兆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
欧登科医生介绍:心梗是心肌梗死的简称,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的严重类型,指的是心脏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所导致的心肌进行性坏死,典型表现为:
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压榨感或紧缩感(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或绳子箍着胸口)、大汗淋漓、濒死感;
此外,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一些非典型表现:
牙痛、上肢痛、腹痛等,心梗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猝死。所以当疼痛或不适出现时,应警惕心梗。
目前心梗病因尚未十分明确,已知的相关病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龄、吸烟、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
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愤怒、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
欧登科医生提醒:心梗来袭前很多人并没有征兆,有些患者可能会在发病前一两天或数天前出现胸痛、胸闷或原有胸痛、胸闷发作更频繁,若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
四、心梗发生了,
第一时间应该怎样正确急救?
医护人员提示,心梗急救要闯三道关:
第一道关,把握患者自己手里,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症状,立即寻求周围人帮助,并及时就医;
第二道关,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医院;
第三道关,医院后应配合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诊治,并尽快接受相关治疗。
普通老百姓患心梗后不一定知道自己心梗了,除非有过心梗体验。
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警惕发生心梗,保持安静休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优先选择),或在家人陪同下就医院胸痛中心(设置在急诊科)就医,把握黄金救治时间。
最后:夏季预防心梗,应尽量避免胃肠疾病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水(但忌猛喝水,特别是冷水)、别熬夜、少一些冷热刺激、运动适度、洗澡水不要过热、过冷、时间不要过长……
本文受访医生:
编辑丨Mkiki
部分内容来自丨央视新闻健康时报
图片来源丨rfsoogif网络
封面来源丨rf
监制丨清清
审核丨蓝岚
- 上一篇文章: 我和我的祖国宋佳一句给我整个8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