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生死时速20秒晕厥的急救

这两天,我的朋友圈和各急救群被这则消息刷爆了,“生死时速20秒:妙龄女机场猝死,幸运地倒在一堆心内科医生面前……”

《生死时速20秒》网传内容

6月21日清晨,来自医院医院的多位心脏疾病专家准备乘坐南航航班前往延安市、志丹县和宜川县,他们准备参加一次 医疗资源深入革命老区系列公益活动。摆渡车刚开出不久,车上就“乱了”——有人在砸驾驶室的玻璃,有人大声喊道:师傅,快停车,有人晕倒了!快停车!

20秒,生命重新开始

  出于职业敏感,摆渡车上军医们没有迟疑,迅速拨开人群来到晕倒乘客旁边。晕倒的是一位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躺在摆渡车上,一动不动。

  医生们迅速上前,进行快速检查——

  意识,没有!!!

  大动脉搏动,没有!!!

  呼吸,没有!!!

  当发现倒地者已经没有心跳时,医生们一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源性猝死!对于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业内一直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也就是说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期在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

  要知道,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医院就已经死亡。而对于心源性猝死,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最为关键的抢救措施。

上手!

  没有任何犹豫,几位医生同时开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医生们迅速找到按压部位,开始按压。

  1、2、3、4……

  这时,周围的空气好像停止了流动,没有声响,周边的乘客盯着这一幕,这个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场景,

  居然今天在他们身边真实上!演!

  经过短暂的心脏按压后,晕厥的女士肢体突然有了动作,医生们迅速检查了一下脉搏,心跳有了!

  在场见证抢救过程的其他乘客看了下表,从他们发现患者倒地昏迷,到心跳恢复,整整20秒!大家都知道,这20秒意味着一条生命!

10分钟,意识恢复

  我真不知道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赶紧往回开,师傅,把摆渡车开回登机口!”

  医生们迅速和司机沟通,他们知道,抢救还没有结束。与此同时,已经有旅客拨打了急救首都机场航站楼候机室,女性,症状:晕倒,怀疑是心源性猝死,请尽快安排救护车。

  车内没有任何人反对,摆渡车原路返回登机口。得把患者抬到候机室的椅子上,让她平躺,并等待急救车。

  坏了,没有担架。经过沟通,大家发现,机场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协调过来担架。此时,晕厥的女士已经恢复了意识,睁开了眼睛。有人以为只是简单的晕倒,建议:这会儿没有担架,能不能让她自己走到候机室。

  不行!肯定不行!医生们知道心源性猝死即使恢复心跳后,也要保持平躺,以防患者呼吸道堵塞。

来,一起抬!

  众人拾柴火焰高。医生和乘客们将患病的女士以平躺的姿势抬到了候机室。放平、侧卧,等待救护车到来。

  不久,晕厥的女士恢复了意识。她说,她有过原发性、一过性心脏病史。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军医们勇于救人的精神值得点赞,不过上述内容存在误区,很容易让人以为“猝死20秒钟能被心肺复苏救活”。实际上,患者压根就没猝死过,猝死在WHO的定义中是死了没得救。估计是把猝死和心跳骤停的概念混淆了;不过就算心跳骤停,实施20秒钟心肺复苏也不可能立马活过来。真是疑点重重,于是,我查找了下原文出处的描述。

看完原文,发现压根就不是网上传的那样,就是有位医生没检查清楚就把晕厥的患者心肺复苏了,不过还好发现对方有反应就立即停止。这样的患者我在上课时就遇到过了,不用心肺复苏,采取畅通气道、置双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就醒了。还有那个“心源性猝死”诊断也许改写成“晕厥,心源性?”更合适。

诊断患者晕厥的依据主要有2点。

1、患者病情进展来得快跑得快,晕倒不到20秒就有反应;

2、倒地后立马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我真不知道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那么,如果我们普通大众在这种场合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1、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立即疏散人群。

2、立即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声音由小到大;拍打肩膀力度由小到大。(像晕厥一般在大力拍问时就会发现患者有动眼反应、手指颤抖、脉搏细弱等等)。

3、保证患者大脑供血:解开紧身衣物,将头部侧向一侧并稍微后仰,畅通呼吸道;抬高双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位置。

4、及时寻求帮助:指定一人拨打急救电话,建议摆渡司机联系机场救护人员接应患者,车辆返回登机口;以防患者是心源性晕厥,病情逐渐加重(这点军医们做得挺好的)。

5、监护患者病情进展:患者醒来后安慰患者,并监测患者的神志、呼吸、心跳、血压的变化。

6、备注:晕厥患者醒后不能立即走动,以防二次晕厥加重病情。(这方面军医也做得不错)

转载请注明来源









































白癜风能根治么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jzz/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