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三伏天来了,中暑防治很重要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水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01如何在高温天预防中暑

出行防晒要牢记

夏天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00—16:00的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带上充足的水。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体弱者要减少外出

老年人体质虚弱,儿童和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是中暑的高发人群。因此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

充足睡眠很重要

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02

中暑的症状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导致热衰竭。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

热射病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劳力型热射病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大汗、冷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

2.经典型热射病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d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40~42℃,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03

中暑现场急救措施

No.1

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No.2

降温

物理降温作为首要治疗方法,可在患者头部敷冷毛巾,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冰毯)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No.3

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No.4

促醒

若患者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No.5

转送

患者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医院诊治。搬运患者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用冰袋敷于患者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来源:青村卫生

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sqf.com/ysbj/1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