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童被亲妈两脚踹死,判了再生气,孩
虎毒不食子,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把这些话奉为真理。在这里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家孩子不听话,或是犯错了,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呢?是大吼大叫?还是提拉起来揍一顿再说?
疫情期间
有一条新闻让小编难过不已
▼
每个人都会犯错,况且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或不听话时,做父母会通过发脾气来教育孩子。但事实上,脾气不仅不能教育孩子,还会伤害到孩子,有时候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年5月7日晚上9时左右,罗某出租屋内发现她的儿子没有洗漱就想上床睡觉,瞬间非常生气,从厨房冲到儿子的床边,用力朝儿子腹部踹了一脚,儿子一下子仰倒在下床铺。
据了解,该床是上下铺结构的木床,儿子背部撞到下床铺外侧实木床杆上后站了起来,呆呆地站立在靠近下床铺中间位置接受妈妈的责骂。
罗某见儿子对自己的责骂并没有回应,又朝他腹部踹了一脚,儿子再次被踹倒在下床铺,自己站了起来。之后孩子乖乖去洗漱上床睡觉。
等到凌晨0点多,孩子突然间喊冷,妈妈罗某在没有开灯的情况下给他倒了一杯开水给孩子喝,之后孩子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妈妈起身碰触到儿子脚部时,发现孩子当时脚部冰凉,随后多次呼叫孩子的名字,孩子的回答很模糊。
凌晨3时左右,罗某将儿子送至当地永泰县大洋卫生院抢救,经医生诊断,医院时已无生命体征,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后,永泰警方鉴定认为,孩子系腹部受钝性暴力作用致多脏器损伤(心肺挫伤、肝胰破裂),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年3月18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这起惨剧。裁判文书中揭露的案件信息显示,该母亲平时教育孩子过程中长期存在打骂、体罚现象。
一个多小时里,棍子、铁衣架、皮带像雨点一样,落在孩子的屁股、背部、手脚上。可怜的孩子不停地挣扎、哀求、求救,也没能唤起母亲心底的一丝怜惜。
直到孩子全身手脚淤血发黑,不再动弹,她才停下来,让她自己去洗洗。
“妈妈,我起不来了。”
这是孩子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实际上,像这样触目惊心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果输入关键词“孩子父母毒打”,你能搜出数以百计的新闻。
10个孩子8个被家长打过有些孩子经常被打
新浪亲子频道曾做过一个“你打过孩子吗?”的小调查,超过名家长参与投票。
结果,近80%的家长选择了“有时打,但不经常”、“偶尔打”;另外有13.4%的家长选择了“经常打”。
对于“如何看待‘打孩子’的教育方式”,高达81.1%的家长认为“有时太不听话了就得打两下”;只有14%的家长认为“这对教育没有一点好处”。
那么
为什么有些家长
会相信“打一顿”管用呢?
●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器”、“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说法,在哪个年龄段的父母中,都有一定市场。
●小时候被打过,长大后不自觉打骂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在教育孩子时继承了“家风”,打骂也成了“教育”孩子的方式。
●忽略沟通,粗暴处理
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个“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极少思考用其他的方法来管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
也有部分家长,会把自己在社会上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下意识地通过控制孩子作为一种逃避和满足。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等。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打孩子
下手前请三思:
孩子还处在长身体的阶段
各处器官都脆弱
不小心很可能打出问题
即使再生气也别打孩子这些部位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打孩子
下手前请三思:
孩子还处在长身体的阶段
各处器官都脆弱
不小心很可能打出问题
01
后脑勺
后脑勺分布着体力和智力发育神经系统,如果父母下手重了,会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受损,对智力也有影响。
02
肚子
孩子的肚子,是五脏六腑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前面那个福建妈妈踹了孩子腹部两脚,最终导致孩子死亡。所以,再生气也不能打孩子这里。
03
后背
孩子的脊柱发育还不够健全,打孩子背部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脊椎损伤,甚至引起瘫痪。此外,后背身体内脏器官太多,重击下可能造成内伤。
04
脸
有些家长喜欢扇耳光,但是打耳光容易损伤孩子耳朵及周围神经,引起听觉障碍。用力过猛,还可能让孩子出现短暂性或永久性耳鸣,甚至失聪。
05
耳朵
揪耳朵容易导致耳膜受损。后果严重的,还可能造成耳内出血、疼痛、耳鸣、丧失听力。
在耳根部的皮下,有多条神经分支重叠分布,揪耳朵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痛感,甚至晕厥。如果揪耳朵时没控制好力度,还可能伤到孩子脑部。
06
屁股
很多家长认为可以打屁股。但是如果下手重了,孩子的屁屁很可能会大面积的软组织挫伤。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干损伤而死亡。
看到了没?
孩子身娇肉贵
哪哪哪都打不得
有些家长会发懵
孩子有时候太让人生气了
不打还管得住吗?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沟通无果,家长可以将“打”替换成别的惩罚方式,只要能起到“强化与惩罚”的作用就行:
比如罚站(正惩罚)、扣掉零食、没收心爱的东西、扣掉游戏时间(负惩罚)。
但要记住一点:
如果要惩罚
最好是即时惩罚
也就是说,孩子刚犯错就惩罚。这样最能让他牢牢记住错哪儿了,能特别容易建立惩罚和错误行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低龄幼儿,Ta的记忆系统还不牢固,“秋后算账”效果不好。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则,而不是为了发泄父母的坏情绪。
不要用大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只要耐心地、一遍遍地教会他们这个世界的规则就行了。
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
不盼望孩子能成龙成凤
但是
无数的事例证明
没有哪一个孩子
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
- 上一篇文章: 7岁女孩一分钟心跳250次医生这种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