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弄折了这根骨头,只能等死吗90岁的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苗通讯员郭俊在病房走廊里,94岁高龄的吴奶奶(化名)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缓步而行,看到老人行走时开心的笑容,很难想象几天前她曾不慎摔倒,发生过严重的骨折。9旬老人股骨颈骨折,术后五天下地行走3月29日,吴奶奶在家中意外跌倒,当时左腿肿痛、不敢活动,家人医院三墩院区,经详细检查后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考虑到患者已经94岁高龄,骨折部位不易愈合。”医院骨科(三)主任杨永竑主任医师介绍,“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老人卧床时间比较长,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我们分析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首选手术治疗方案,使老人能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杨永竑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老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4月1日,吴奶奶被送入手术室,由杨永竑主刀,成功为吴奶奶施行“左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仅用了半小时。术后三天,老人便能坐起来吃饭,术后五天,老人已经能完全站立,并扶着步行器开始独立行走。吴奶奶高兴地对医护人员说:“本来以为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了要天天躺床上,还要给家人带来很多麻烦。没想到手术效果这么好,恢复得也挺快,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有风险就放弃手术吗?杨永竑介绍,老年人的骨质变得疏松,扭伤或摔倒后很容易发生骨折,高龄患者多为髋部骨折、股骨粗隆或股骨颈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些部位的骨折造成老人不能活动,如果长期卧床会出现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并发症。而且,股骨颈骨折是全身最难长的骨折之一,很多老人熬不过3个月的卧床期,即使熬过来,骨折也不易愈合,还会造成股骨头坏死,所以对待高龄老人发生在髋部、股骨颈的骨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惧怕手术风险,应依病情积极做相应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过程简单、时间短、出血相对较少及术后可尽早活动等优点。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多,有关“人工股骨头使用寿命有多久”的话题也层出不穷,一般流行的说法是:理论寿命20年。杨永竑表示,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人工股骨头的使用寿命并不能一概而论,它与患者平时的保养、运动量大小、骨质疏松程度等患者自身情况,以及手术技术、假体选择有一定的关系,85%的患者均能使用20年以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高龄老人骨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杨永竑给出了几点建议。适度运动: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蹲下及拿重物。体力明显下降的老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搀扶,以防晕厥跌倒。老年人活动范围内保持明亮的光线,光线的强度适中,太强或太弱都会使老人感到眩晕或者看不清物品。家居摆放:屋内的家具或物品的摆放以不妨碍老人走路为宜,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位置要固定,不要经常变动,有障碍物的地方要及时清除,以利于通行。保持地面干燥,可铺设防滑地板,物品应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浴室及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地面及扶手是基本的要求。外出安全:外出行走时不宜穿拖鞋,应穿防滑的胶底鞋,避免到人多拥挤和湿滑的地方。
- 上一篇文章: 回顾女子洗澡触电身亡,家属索赔厂家和房东
- 下一篇文章: 首回合脆败奇马耶夫,但33岁的李景亮依旧